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表现出的实质是指“不规模”企业:一是指尚处于向较大规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二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包括经济规模中性和规模不经济产业)。中小企业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小企业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二是中小企业可以吸纳社会劳动力,稳定社会,还可能提供社区服务。
由此,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中小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1)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经营形式多样化。(2)中国幅员辽阔,市场空间很大,颇具层次,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可以在区域性和产品特色上下功夫。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提供了便利,这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方面的优势。(3)劳动密集型和劳动力的廉价、便利的生活服务型、当地资源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型,依然是中小企业在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4)一般来说,在具有寡头竞争特征的部门中,大企业往往处于支配地位;相反,在集中度不高的所谓“零散”产业部门中,在一些规模效益不显著、市场竞争不激烈、广告作用不大和基本上无售后服务要求的行业中,中小企业是主要力量,大企业的优势不明显。而即使在那些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行业中,中小企业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因为大企业从与其有分工协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购买半成品比自己组织生产更加经济。
二、确定合理的成长目标与模式
1、中小企业的成长目标无疑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但各个成长阶段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中小企业前期目标以盈利和降低成本、尽快收回投资和现金流为主,而不应过分强调长期目标,如市场占有率等。后期目标则应同时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2、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模式应该是多样的
根据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理论:规模理论、成长经济理论和多元化经济理论,企业有三种最基本的成长行为:追求大规模生产、不断成长扩张和多元化经营。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成长过程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两者密切相关,其中质的成长是最核心的问题。企业经营资源数量的单纯增加为量的成长,如销售额、利润额、人员的增加。经营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的革新为质的成长,包括技术和产品创新、事业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许多人观念上认为“大就是好”,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中小企业不能成长为大企业就是失败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统计资料和理论研究表明,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强不一定总是变得更大,但必须总是变得更好,这个变得更好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质变和革新的过程。全球500强的实证研究资料也说明企业做大不等于做强。同时,在规模配置方面,有一种从较大企业向较小企业转化的趋势,而且存在着较多非规模经济的行业。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目标并非只有成为大企业一条路。中小企业既可走以量的扩张、外延发展为主之路,也可走以质的提升、内涵扩张为主的道路。
3、极少部分中小企业可以把握机遇,不断扩张规模,逐步由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就是从一个个很小的企业发展起来的。
4、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走的是“小而专”、“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道路
它们针对社会经济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按照生产集约化与分散化并存的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成长为行业或部门的小型“巨人”。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其中为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零部件配套是其重要的生产方式,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基本维持不变,通过提升技术含量和组织创新等手段,稳定市场占有率,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还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小而联”的企业组织结构。
三、针对各个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
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或二次创业期四个阶段,在朝着成长发展努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灵活多变的优势,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见表1),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