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机器人经营管理体系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企业培训师观点:机器人经营管理体系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要用到机器人。而作为机器人的企业,无外乎三种:一种是专业制造机器人的公司;一种是用机器人做员工的公司;一种是用人类员工与机器人员工协同生产与制造机器人的混合型公司。不管什么样类型的机器人公司,在组建时都要设置相关组织结构,进行人类员工与机器人员工的配置、协调与合作、生产运营等工作。

  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这几种原则:一是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二是简化的原则。三是节约的原则。四是有利于命令统一的原则。五是高效运行的原则。我们都知道,一个组织,每个经营管理体系跨度是7到9人是比较有效率的,如果人比较多的话,那么就要形成更多的经营管理体系层级,才能用直接经营管理体系履盖到每一个人。随着信息技术与沟通工具的高速发展,现在的经营管理体系跨度可以达到一个领导者可以管40到50人。正是因为经营管理体系跨度的增大,才能够用更少的经营管理体系层级管理更多的员工,这也是现在企业界提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的真实原因之一

  而过去则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体系层级,也就是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来经营管理体系员工。经营管理体系跨度涉及到沟通、信息交流、命令指挥、协调合作等问题。因为人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的,行为也是比较难以揣测的,所以需要经营管理体系者对其进行领导、监督的人数比较多。而机器人企业,机器人没有人脑先进,都是按照程序设置与命令进行动作与操作的。所以,一个人类经营管理体系者领导与监督机器人的数量是可以非常多的,也就是说经营管理体系跨度是可以特别大的。机器人的管理跨度是人类的管理跨度的成百上千倍。所以,在机器人公司进行组织结构构建时,完全可以实行扁平化的结构。

  那么,对机器人的管理采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是比较适宜的?采用二元扁平化组织结构是最好的选择。这二元的意思是人类作为经理人为一元,机器人作为员工为另一元。

  初期,由于机器人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可以用人类作为经理人直接管理所有机器人。这需要经理人都是机器人技术管理方面的专家,因为机器人员工需要专家们输入指令、编程、生产调度、配置、维修保养等。所以,机器人企业是由专家委员会,或者是技术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层,而机器人作为企业的执行层与操作层。也就是专家委员会下设机器人制造部、机器人生产运营部、机器人调度部、机器人维修护理部等。

  后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普及与机器人技术的升级,或者全部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生产。这时,就需要一台超级电脑进行机器人的管理与调度,进行机器人的操作与维护等工作,而专家委员会将把超级电脑作为重要的决策者,通过超级电脑发出各种生产指令与管理指令,而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通过操作超级电脑向生产部门与辅助部门发出决策命令,生产部门与辅助部门的机器人接受到命令后,自动化地进行生产运作。

  也就是初期,专家委员会各自分工协助,单独指挥某个部门的机器人员工群,或者指挥单个机器人员工。后期,则通过超级电脑集中指挥各个部门的机器人群与单个机器人。以专家委员会直接管理所有机器人,两个层次,这就是机器人时代的扁平化的二元组织结构。

  当然,也可以是董事会或者决策委员会作为机器人的最高权力机构,下设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管理所有机器人。或者采用混合型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董事会或者决策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下设专家委员会与员工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管理机器人,而员工委员会管理人类员工,这叫双体组织结构。如果企业不设董事会或者决策委员会,直接设专家委员会与员工委员会,那么就是二元双体组织结构。如果企业设有董事会或者决策委员会,再下设专家委员会与员工委员会,那么就是三元双体组织结构。如果企业设有董事会或者决策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不设员工委员会,那么就是三元单体组织结构。

  机器人企业,要采用委员会经营管理体系体制或者集体决策机制,这样就可以用委员监督委员的方式,尽可能地避免机器人的操作失误与机器人程序出错做出伤害人类员工的事情与破坏生产的事情。为什么要采用专家委员会来经营管理体系?这是因为对机器人经营管理体系与维护,需要专家级别的机器人技术人才来进行,一般不懂机器人技术的,或者不懂机器人经营管理体系技术的人是不能够经营管理体系机器人的。因为机器人的制造、编程、维护与维修,这是只有懂机器人技术的专家才能做的工作。再者,经营管理体系机器人企业,不可能是一个专家能忙得过来的,或者不可能是专家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应付得了的,所以要用专家委员会的经营管理体系体制来管理机器人企业。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