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牵引+推动 两力相偕化解企业管理变革之痛

企业培训师观点:牵引+推动 两力相偕化解企业管理变革之痛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有一个关于鹰的故事,想必大家并都不陌生:

  老鹰活到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抓住猎物;喙变的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于是老鹰开始为期150天的漫长操练,它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再生,就是老鹰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的秘诀!

  这个故事是如此真实,又是如此残酷,以至于让许多人望而生畏,心想要是换做我宁肯不要这再生的30年也罢;更让许多人心存疑虑或避而不谈:其实怀疑的不是老鹰再生的勇气,而是现实中自我改变的勇气;如果一只动物尚且有如此的毅力应对来自自身的老化,做为“万物之灵”的人,面对变革的挑战却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岂能心安?于是索性避而不谈也不罢了。

  企业管理变革的阻力来自于谁?

  企业管理变革,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其本质是对企业的“责、权、利”系统进行规范与重构的过程,这难免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哪一部分人?就是在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方面,权力最好大一些,而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责任最好少一些的人;就是工作计划性不强,随心随性想干到哪里就干到哪里,能干到哪里就算哪里,而不愿意被他人约束的人;就是总盼着工作最好少一些,环境最好优一些,薪水最好多一些的人。

  这些人是谁?其实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以前总认为,推行企业管理变革的阻力就来自哪么几个“好事者”,实际上,“变革”不仅仅是责任机制、分配机制的重新制定,更是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的一次冲击。因此,即便从理智上赞同企业管理变革的人,当真的一针扎下去的时候,他也会因为感觉到疼痛而下意识地想向后缩。“变”无论对谁来讲,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大家有意无意地抗拒企业管理变革也在情理之中。

  变革阻力需要“化解”而不是“解决”

  根据求是达明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企业在实企业施管理变革时,不是要“解决”掉这股变革的阻力,而是要通过对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策划”,有效“化解”管理变革的阻力。而“化解”的要诀之一,就是企业管理变革的主操手首先要转变一个重要观念:由“推动”变革改为“牵引+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激励理论中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在实施企业管理变革时也同样适用。

  变革前期,以“牵引”为主。企业管理变革初期,企业领导正当壮志在胸,期望能够通过企业管理变革解决企业过去一些顽疾,能够为企业更好地迈向未来铺平道路;而此时大多数干部员工对于企业管理变革的动因、目的还并不知晓,因此应以广泛的动员为主。求是达明经由二百多个项目案例,总结出“四个一”的变革发动经验:一次启动大会,让干部员工意识到企业管理变革不再只是会上讲讲、嘴上说说,而已开始正式动“真格”的了;一次理念培训,结合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和管理困惑,从市场形势、行业背景、时代要求开始讲起,让干部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管理变革是大势所趋,是应对外部竞争的要求,是企业内部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变革已不是“变与不变”的问题,而是“变什么,怎么变”的问题;一次关键群体座谈会,让经理人、骨干员工再次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要求他们要“早学习、先学习”,在企业管理变革中起到带头作用,做好分管人员的思想工作,自己有想法的要通过正常渠道反馈,坚决杜绝管理层背后讲“风凉话”、传播消极思想的言行;一次围绕企业管理变革主题的内部大讨论活动,比如采用征文的形式让广大员工参与进来,最后汇集优秀文章编辑成内部“专刊”发放各部门、各单位来学习、研讨,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变革中期,“牵引+推动”并重。企业管理变革中期,组织架构、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体系、核心管理流程等已确定,绩效管理体系也进入到试运行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大家刚刚开始实质性接触、落实企业管理变革的内容,一方面存在技能和方法上的欠缺,另一方面虽然在思想上认同了,但由于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的惯性作用,对于新的管理要求如“事前规划、目标分解、过程监控”等事项还存在“心不甘情不愿”的适应过程,因此需要“牵引与推动”两手同时抓。从“牵引”的角度来讲,注意两点:一是组织“理念+技能”培训,让经理人明白实施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是必须掌握的一项管理工具,是帮助经理人分解工作、传递压力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公开培训、一对一辅导等各种方式,让干部员工、尤其是经理人掌握绩效管理的工具;二是抓好高层领导的带头作用,高层领导的全程参与、亲身实践、现身说法是最好的示范和带动,因此这一时期,高层团队的密切配合、鼎力支持最为关键。从“推动”的角度来讲,企管部要对公司层面的重点工作一抓到底,凡是会上定了的工作,逐项稽核,每周公示,第一次未按时完成开整改单预以提醒,第二次未按时完成即开罚单预以警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强调目标的“导向作用”,让员工认识到:凡是重要的,就一定要聚焦资源去完成;另一方面,也让大家养成“说了就做、定了就干”的好习惯,一改过去“随意安排、糊涂交差”的局面。

  变革后期,推动为主。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莱温提出,企业管理变革须经过“解冻-变革-封冻”三部曲,意思是在管理变革的后期,关键是要保住管理变革的初步成效,坚持按管理变革的路线和步伐走下去,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封冻”。用现代管理语言来翻译,就是要“僵化执行”、“持续推动”,让大家从旧的工作习惯中解脱出来,并逐步培养出适应新要求的新习惯。

  经过绩效考核试运行、薪酬激励方案的周密测算与分析之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就到了全面推行、实施落地的关键环节。这个时期,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中层经理人、普通员工,对于企业管理变革相关事宜,不管是思想层面还是技能层面,也都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这一时期,伴随着考核激励制度的实施,干部员工已不再关注企业管理变革的全局怎样,而是各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比如通过管理变革,自己的权力增加了多少?薪水增加了多少?工作任务增加了多少?考核压力增加了多少?员工对于切身利益的关注,无疑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变革项目的始终,但在这最后的关键环节,当一切的规划都变成一条条必须执行的制度,当每个人的薪酬预期最终都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时,员工对自己利益的关注就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迸发出来。通常来讲,这一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公平竞争、人人向上”的乐观氛围,反而会由于薪酬的实施带来一定程度的失落感,再加上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工作压力感的加重,会使一些员工感觉付出多了,却并没有多得到多少,因而委曲、报怨情绪滋生。这一时期,最容易动摇企业管理变革的信心、质疑企业管理变革的效果。

  这一时期对于高管来讲,是最为严峻的考验阶段。面对质疑、面对报怨,高管必须坚定信念,坚守原则,按章办事,不能随便给予退让,动不动搞个“例外执行或下不为例”以使制度失去严肃性。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能否保住、巩固管理变革的成果,成败就在于此。

  老鹰为什么甘愿忍受切肤之痛之苦?因为老鹰清楚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而这变革之痛,则是通向梦想彼岸的桥梁。海尔的“斜坡理论”也我们形象地知道,如果单纯推着小球向上走,那么稍一松懈,小球就会骨碌骨碌地一路滚下去,很容易让我们前功尽弃;而如果牵引力和推动力一起发力的话,不但小球会前进的更快,而且只要牵引力在,小球至少会止滑,不会滚落原地。成功的企业管理变革一定是经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在不同时机综合运用“拉力”和“推力”的结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