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生土不二与爱国主义

生土不二与爱国主义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龚明勇

任何商业行为都是损人利己的,不要寄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活雷锋。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到,国家通过高关税和禁运,可以减少从国外输入那些国内原本可以生产的货物。通过这些举措,国内相关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容发展并得以最终控制国内市场。由此可见,带点私心杂念的管制是必须的,通过管制,国内的某些制造业会免于受到国外强手的危害甚至于破产完蛋,这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本国产业的保护态度。受斯密同志的启发,世界各国都发明了千奇百怪的保护主义政策。

且不说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形式的特别关税和反倾销诉讼,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发生在1985年,所幸不是在中国,不然我们一定会更加忿忿。当年的美国为了度过经济危机,连哄带吓与日本企业签署《广场协议》,由于日元的急剧升值,导致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丧失了竞争力,而使美国汽车等产业得到喘息之机。

2007年,当我们为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占据整个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而欢呼雀跃的时候,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的表现却似昙花一现,没能延续这种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67.3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24%,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下降。

自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的本土品牌汽车以时间换空间,虽然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但是始终无法占据主流,产品更是长期在低端领域徘徊难以自拔。直到今天,本土品牌仍然不能摆脱品牌提升的困局。如果一定要探究个中原因,排除了技术和经营落后的问题,企业采购应当是一个关键因素,这绝非耸人听闻,由于长期以来错误的企业采购观念,为他人做嫁衣充当了外资品牌的义务推手,而将中国本土企业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我们能够把企业采购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商业采购行为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顺序,是先有企业公务车市场,后有私家车市场。正是企业用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目前全国公务用车保有量已达4000万辆),才给大众、捷达和富康为代表的众多外资品牌在中国的规模化经营以实质性支撑。完全可以说,因为依赖于企业采购,才有了大众等外资品牌的今天。企业采购数量和额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也就是外资品牌不断壮大的过程。这同时也培育了其后的私家车市场,很多私家车主正是通过公车才开始了解轿车。

“得公务车者得天下”,中国轿车产业的前二十年都遵循了这条发展原则。中国公务车市场巨大的基数和年均20%的增长速度,引来众多世界汽车巨头们的觊觎。奥迪、别克、桑塔纳、雅阁等品牌,已经先后成功抢滩中国公务车市场。而我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公务车市场却长期鲜见踪影。也许有人说,企业强制采购国产车是“保护落后”,诚然,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品质和品牌实力目前确实还无法和外资品牌相比。但是如果这样理解,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否就应该该一辈子做小受欺负。这毕竟不像养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以任由其发展。而国家投资产业花的是咱纳税人的钱,是一定要有产出的,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当初何必去做。

在中国,许多人都在争议各地方出政策强制出租行业,乃至当地企业机关优先购买当地生产的品牌汽车的做法是否合理,我的看法,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地方经济的温床作用,十分有必要。只是,这种强制采购并没有给我们自己的产业带来福祉,因为企业采购多针对于合资品牌而不是自主品牌。相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合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大,对GDP的贡献更加可观,所以企业更乐于通过扶持他们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政绩。

企业的钱在自己口袋里,自己拥有选择权,想买什么毕竟谁都不好置喙。一位自主品牌汽车当家人的话颇具代表性:“我们也不奢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照顾,能在企业采购中获得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的要求总不高吧。”可是,即便这样的小要求也常常得不到满足,自主品牌在企业采购中不但自己吊眼科,还要承受别人的白眼,这实在令人感到不平。

参加企业采购好处多多,首先,可以通过企业采购扩大市场销售,实现规模效益,借以降低成本,使企业通过市场的正常循环,而不是非正常的财政或者银行补助,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实现发展壮大。其次,通过企业公共部门的采购使用,可以为本企业提供免费宣传,鼓励市场潜在消费者更多购买本企业产品,帮助本土企业发展。

因此,企业购买自主品牌的汽车绝不是“保护落后”,而是扶弱锄强,帮助落后,让落后尽快成为先进。

2008年1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自主创新产品企业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和《企业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两部新法规,其中明确鼓励企业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并规定企业采购进口产品将实行审核管理。

距两部新法规颁布不到10天,财政部又发出通知,为鼓励大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国家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为开发等用途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等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同时停止相应整机及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制造能力之争,更是制造权之争。两部新法规的出台,是顺应民意,也代表着我国企业在逐步为民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而企业采购其实代表了企业的一种导向。”《企业采购法》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认为,现行企业采购政策的着力点是要通过市场的方法来支持自主创新,国家将从制度、法律上,要对更开放的企业采购市场做出必要的准备,以利于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国内供应商跟国外供应商进行公平竞争,支持自主创新,应该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里企业采购工作的重点。当然,我们希望这不只是一个号召,而更多体现在企业的实质行动上。

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将大力促进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奇瑞轿车是最好的例证。早在2005年,奇瑞方面便与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签订协议,奇瑞正式进入中央级企业采购名录。据了解,此份采购合同涵盖了奇瑞当时的所有车型,07年奇瑞以38.1万辆的年销量,上榜国内乘用车行业年度排行榜第四名,而公务车市场的标杆作用不言而喻。

在2007年,一汽轿车奔腾也获得了中央企业部门近年来最大一笔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采购订单;截至今年1月末,中央企业公布2007-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项目中,包括红旗、中华、比亚迪在内的13个民族自主品牌纷纷名列其中。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子女,为人父母,岂有不爱不帮的道理!

其实,只要看看我们的近邻韩国对于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就知道,这样做真的不过分。韩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个相当讲求爱国主义的国家。且不说韩国国内民众经常热衷搞一些抵制日货和美货的运动,韩国国民都普遍接受了爱国就是爱国货的观念,并以使用国货为荣,不要说汽车这一类的大宗商品,就连卖水果的农民都会在车上挂个牌,上写着大大的中文“身土不二”。身土不二有本国产品之意,意思是说,我生在自己的国家,拥有养育我成长的国土,而养育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

在舆论宣传导向上,韩国特别注意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和形象提升,在首尔的大街小巷,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比在我们任何一个一线城市的数量都要少的多,而且生意也差,远不如本土快餐店的生意好。高层建筑物的户外广告几乎都是“HUNYDAI(现代)、SAMSUNG(三星)、LG(乐喜金星)、KB(大韩银行)、KT(韩国电信)”等民族企业及品牌的天下。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韩国人喜欢用国货就显得顺理成章了。韩国的主要城市包括首都首尔街头百分之九十都是国产车,极少见进口车辆。韩国的众多有车一族包括一些影视明星,都倾向于购买和驾驶国产车,低调务实的韩国人,如果胆敢购买进口车辆,不仅会被家人骂烧包,还会遭到朋友邻居的强烈鄙视。

韩国人普遍热爱国货是有着历史的渊源的,这跟他们孩提时期就接受的教育有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反复灌输孩子们要团结一致和爱国,多用本国产品而抵制进口货,这样,等到孩子们长大有了消费能力之后,就会积极实践这样的行动,而且这种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深厚。一次,我与一位驻汉的韩国朋友崔先生议论外国车为何在韩国难卖的时候,崔先生上小学的儿子义正辞严、不容分辩地插话说:我爸可爱国了,况且国产车又好,干吗要买外国的?孩童尚且如此,何况成人,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

由此及彼,我们似乎不但需要点爱国主义,更需要好一些的国产车。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