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经理人在处理劳资关系时要守法,对于执行业的专业要求包括精通劳动法规、熟悉劳动争议的处理
“人力资源”的概念进入中国只有20多年,数据显示,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就已超过500万人。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升级据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管理中心主任崔海鹏介绍,目前,全国仅2万人获得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
企业发展需要职业管理人
9月19日,李敏早上8:30来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她又要在这里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参加一天的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学习。她有20年外企工作的丰富经验,是国内最早进入外企的人士,现在完全可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过上快乐的退休生活。天性不甘寂寞,她又在积极筹划自己未来20年的人生蓝图,不想给人打工,准备自己创业。外企的经历让她懂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因而,进行专业充电是必须的投资。让她开心的是,来学习的同学们都抱着类似想法,来寻找发展机会,因而,同学间的交流又是另一层人力资源的收获。
张总是一家大型国企负责人,公司用工形式复杂,令他感到困惑的是:公司高达近万人的人力资源经理人能帮企业干什么?他亟须知道他们的职业角色定位。
在一家上市公司从事业务多年的王琪最近如愿调入人力资源管理部,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让他常对工作无从下手。他想知道,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经理人需要哪些能力?从业标准是什么?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正在使用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率不超过10%;另据调查表明,至2005年接受过专业性人力资源教育和系统学习的人力资源经理人仅有8%左右。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升级者从业标准的缺乏,已成为国家、社会、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个人发展的障碍。
培训市场将重新洗牌
记者接触到一些民营企业家或民企老总,一年到头都在忙着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大型专业会议或高级培训,见多识广,对企业发展也有很多设想,但回去以后常常苦恼不能落实,问题出在中层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常常忙于应付企业的各种琐事,如员工培训、就业、工伤政策落实等等,无法贯彻老总发展企业的总体设想。
人力资源经理人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给他们定位,很多企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2009年8月,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推出《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职业水平标准》(企业版),是在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基础上设立的行业标准,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衔接。
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从业标准起草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彭剑锋教授说:“此次颁布的标准解决了人力资源经理人的角色问题。他在企业组织中的专业角色包括:专家、战略伙伴、业务伙伴、员工服务者、知识经理人与变革推动者六方面。”
彭剑锋教授总结说:“这个标准最直接的将产生两个作用:一是人力资源经理人知道自己的成长方向。标准能促进人力资源经理人的职业化。二是企业知道人力资源部门该如何建设。”
他举例说,过去劳动关系主要研究的劳动保障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许多人力资源培训班的内容大多与企业如何规避合同法有关,由于行业发展无序,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普遍缺乏守法意识;新标准的出台,首先要求人力资源经理人在处理劳资关系时要守法,对于执业者的专业要求包括精通劳动法规、熟悉劳动争议的处理、懂得规范员工的行为标准、熟悉员工帮助计划、熟悉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李震说:“《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人职业水平标准》,是着眼于人力资源经理人职业未来发展需求而制定的行业标准。
有声音认为,《标准》的出台,将对人力资源行业的培训市场做出规范并重新洗牌,一定程度上将方便国家对该市场的管理。
行业协会的发展仍有障碍
据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周禹博士介绍:“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已经被成功规范的行业来看,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最高标准,但是最低要求;行业标准是权威标准,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企业标准是个性化标准,是要求最高,必须能满足本企业的需求。“
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撰写人之一的沈荣华教授说:“国家正在制定的中长期人才规划,一旦推广实施,需要符合标准要求的人力资源经理人来推动,这对人力资源经理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出台此标准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一级社团,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彭剑锋说,他们已依据这个标准给近十家大型国企建设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人标准,如广东建行、吉林联通、华北电网等企业对人力资源经理人进行集体培训认证,个人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记者了解到,入世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发展并不理想,未能担当起行业发展思想者、规划者、相关法律权威解释者的重任,这种局面是有历史原因的,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协会仍是以收取会费、举办培训班等来维持生存,以至于一些行业协会在培训、咨询时,常常碰到培训人员前来了解其资质的尴尬,所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此次只是低调、小心地推出自己耗时6年、集中当今中国人力资源专业的专家学者集体智慧制定的标准。这说明,行业标准推出后的权威性如何确定,只有通过市场来检验。对于我国行业协会来说,成长路上还有许多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