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领导力形象,主要是指领导者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反映着领导者在行政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特征、行政风格、领导方法及工作作风。所谓领导力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形象和综合评价。
领导力形象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仪容仪表、品德形象、亲民形象、用权形象、用人形象等各个方面。我国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这里说的就是唐太宗处理公务时的形象。领导者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因此,领导力形象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领导者是“领导”的人格化,是领导权力的化身。领导力形象,体现了公共性和社会性,它是一种附着了公共性要素的社会性形象。
领导力形象是领导力的组成部分;形象作为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是领导者权威的真正内核。任何领导者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除了要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外,还要在整个领导过程中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那么当代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呢?领导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
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