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时代的挑战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时代的挑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简单地来说就是做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的工作,而企业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此可知,人力资源发展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向人们表明了知识与信息的吸收、处理和应用在创造新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社会中,关键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管理大师德鲁克断言: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构成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或人力资本的并不是人的数量,构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资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产物。正是如此,人力资源发展在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说明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探讨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假设;分析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研究了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目的;最后说明了人力资源发展的现代趋向。

  一、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

  在探讨什么是人力资源发展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人力资源”的出现约在1970年以后,并逐渐取代“人事”或“人力”等狭隘的字眼。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发达国家在过度强调物质与财政资源之后,认识到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地位,再回头给予如此重新定位,并视人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能够运用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器;财政资源,如金钱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一般对物质和财政资源的概念比较清楚,但对于人力资源的意义为何,则不甚了解。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作战等等。但人的作用并非仅仅如此,人的作用还在于能统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但要成为有效的资源,必须将人作以有效率的运用。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获得的有所作为。

  在一个组织中,各种资源都各有其重要性,然而人力资源发展更加显得重要。人力资源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一方面来源于现代社会的性质―知识和信息社会,另一方面来源于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动资源,即它在经济和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和处于中心地位;它发起、使用、操纵、控制着其他资源,使其他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配置和利用;同时它是唯一起创新作用的因素。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组织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战略与活动。

  人力资源发展,简称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80年代兴起的旨在提升组织人力资源质量的管理战略和活动,也是正在不断发展的一个职业领域和科学。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发展,人们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兹选择主要观点予以说明:

  1、创造“人力资源发展”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Nadler,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雇主所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经验,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产生组织绩效与个人成长的可能性”。

  2、美国训练与发展协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为:“整合训练与发展、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增进个人和组织效率的作为”。

  3、学者Gilley和Eggland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为:“组织中安排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经由提升绩效与个人成长,以改善工作内容、个人,与组织。”

  4、学者Smith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为:“决定发展和改善组织中人力资源最佳方法的一种程序,以及经由训练、教育、发展,与领导等行为,有计划的改进绩效和人员生产力,以同时达成组织与个人目标”的作法。

  尽管各家定义不同,但都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因此,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所谓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具备短期绩效取向和长期战略取向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配合个人和组织的长期人力资源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文献中,人力资源发展与教育、培训等概念交互使用。人们试图将三者加以区分,认为:培训是以目前工作为着眼,教育是以将来工作为着眼,发展是以个人或组织成长为着眼;培训多能应用所学于工作上,教育可能应用部分所学于工作上,而发展工作上可能应用不到。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区分显得落伍和过时,因为教育也日益考虑到人们的工作和职业需要,教育融入工作培训之中;培训是学习知识、机能的手段,也是发展的一部分;发展既考虑长期,也考虑短期;教育、培训、发展同为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方式及手段。由此,人力资源发展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

  1、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一种规划性活动。它涉及需求评估、目标设定、行动规划、执行、效果评定等等。

  3、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活动,它应用若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解决人力及组织问题。

  4、人力资源管理者D是一种系统途径,它将组织的人力资源及其潜能与技术、结构、管理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5、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对象是人力资源及其整个组织。

  6、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目标是改善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组织效能。

  7、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核心是学习,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持久改变或某一方式的行为能力的改变。这种学习既包括个人学习,也包括组织学习,既包括学校中的学习,也包括工作地的学习。

  8、人力资源管理者D不是一劳永逸的战略,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发展的价值前提与假设

  人力资源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与我们这个时代环境的变化有关系,同时也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某些先决条件的假设和基本价值为基础。因此,要理解人力资源发展,须了解这些基本的价值及其假设。人力资源管理者D在理论和实务上的基本假定有下列数项:

  1、人的价值基于生物的法则和法律的规范,每个人都有其权力和价值,而个人的价值也超越法律条文的叙述。对每个组织而言,每个成员对组织都有其贡献。

  2、人是资源人是资源,而且是统合组织其他资源的关键枢纽。

  3、人的作用的多样性在组织和管理中,个人远远不只是一种生产和资源因素。他们是由许多组织构成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们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是家庭、学校、政党等各种组织的成员。他们发挥不同的作用。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成员,他们又相互发生作用。4、人是多样的人们不仅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他们本身也是各不相同。他们有不同的需要、态度、志向,不同的知识、技能和不同的潜能等等。这就是说人是复杂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或者其他单一类型的人。

  5、人是发展的人人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物体,而是变化发展的实体。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干预措施改变自己。6、人是完整的人如果我们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单独考虑不同的特征,如知识、态度、技能或个性品质,我们便无法认识人。对人的运用因由工作说明的专长加以运用,转为将其视为整体和完整的人加以运用。

  7、人的尊严的重要性管理必须实现组织的目标,目标实现是重要的。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方法必须不能侵犯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指人必须受到尊重,而不论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

  8、人的潜能绝大多数人能够运用更多的创造力、责任、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超过了他们现在所任工作的要求;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下,大多数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9、领导职责领导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利用未开发的人力资源。他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其成员能够以人类本性进行活动,并提供充分发挥潜在能力的机会,使在其中工作的成员都能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

  10、学习需求学习是每个物种生存的本能。学习本身是一项历程,其中包括了持续的刺激与反应,经由行动的转化、重组与整合,使我们可以反复地验证生活经验,并从经验中能不断地修正自身的行为,使其行为不仅能符合社会的期待,而且能适应社会的变迁。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动机。

  11、持续的学习需求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12、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范围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其范围包括更广泛的领域,特别是行为科学、学习理论、教学科技、人际互动等都对人力资源管理者D发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人、工作、学习和组织间的交流和互动,都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者D的范围。

  三、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人力资源发展是80年代出现的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已经被全世界的企业、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发展的新战略,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人力资源已成为发展的新宗教。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具体分析,导致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革命与知识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就知识增长的速度而言,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小孩到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与此同时,科学与技术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突出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科学和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科学发现与大规模地应用这种发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也在逐渐缩短。人们把照相术原理付诸实践花了112年的时间,而太阳能电池从发现到生产只相隔两年。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将落伍,这条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学者或科技人员,而是适用于一切部门的所有人员。在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着:知识和技能的过时,大量的未知的知识,适应新知识和技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终身教育等。

  2、信息社会:劳动与职业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也就是讲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的不断变化的信息。据统计,在美国,属于信息性的职业在1950年只有15%;1980年已超过60%;而到2000年则有将近80%的职业属于信息性的。在农业社会,大多数人在田地里干体力活;在工业时代,他们照看机器;在信息时代,他们则处理信息与知识。这样,就不得不考虑每个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问题。据预测,从现在到2000年,75%的职业都是“新”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详细了解他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因此,那种传统的和狭隘的职业培训已变得过时,只有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才能适应动态社会的需要。

  3、人口的增长和变化

  人口的增长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总人口1950年为25亿,1980年为44亿,2000年将达到62亿。由此可见,全世界的学习需求到2000年将大大地增加。同时,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考虑到成人人口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社会老龄化问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数量大,同时质量也堪忧。据联合国统计,当今全世界1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文盲。据统计,在中国有1、8亿文盲、半文盲,而且还未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在中国劳动力就业人口中,有60%左右的属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任务就十分艰巨。

  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教育制度不再具有那种应变性。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种训练,只有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训练的各种手段和媒介,才可能实现。

  4、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源于:?如何满足以几何速度扩张和变化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财政拮据之间的矛盾。对人力资源开发预算的增加,将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国家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何种优先地位上。

  失业与就业问题。失业将是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部门的持续发展―这常常伴随着从事工业劳动力的相应减少―并将继续下去。同时,经济发展对新的职业的需求将会扩大。据国际劳动组织(ILO)的统计,全世界工作人数在本世纪末将达到25亿。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如何与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相联系,以为未来劳动力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如果说在工业社会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开发只是一种陪衬的话,那么在现代信息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就成为一种推动力或基础;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也为人力资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问题,需要人力资源经理人的高度重视和回应。
 四、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认识的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基本趋势:

  1、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强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又与一般的资本不同。它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与一般的物资资本有基本的共同之处。资本的共同属性表现在:(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期,它能获取利益;(3)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损耗或磨损。人力资源同样具有这三种属性。首先它是投资的产物。传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同质资源。事实上,人力资源确实是社会和个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投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能力获取的后天性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后天获取能力的过程,便是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教育培训就是一种投资。可以讲,人力资源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消费。

  在当代世界,“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战略共识。在工业发达国家,培训费用在过去10年间一直是企业支出项目中增加最快的一项。许多国家尽管受到财政的压力,但仍试图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强度。在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5%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世界平均水平为5、7%。“投资于培训”已成为许多企业和公司的投资重点。当日产汽车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开始经营时,在工厂开工之前,它花了6300万美元培训约2000名工人,每个人培训多达3万美元。美国伦纳德公司每年用于每位员工的培训费用达1000美元。

  2、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

  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在处于不断变化的新信息社会中,我们不能期望受到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了,现在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身受用。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需求。

  3、培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培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如美国,早在1938年6月24日,总统颁布了7916号行政命令,规定联邦文官委员会掌管联邦企业雇员训练事宜。1958年7月正式颁布《企业职员培训法》(TheGovernmentTrainingAct)。该法令规定了训练的宗旨在于加强行政效率;该法适用于联邦一切公务人员。70年代末,美国又颁布了《成人教育法》,提出法案的目的在于“使所有的成年人都学到为社会服务所需的基本技能”,“以使他们成为更能受雇用、更有才能和负责任的公民”。

  法国企业也十分重视培训的制度化运作,形成了考试、培训、晋升的完整制度。法国公务员法规定,各官厅、各机关无论在任何场所,必须对所有合格的公务员确保其研修与依序编入上一级的便利。又规定A、B、C三级的官员采取竞争考试,在考试后,很多公务员特别地位法规定不能正式任命,必须通过一个实习阶段,根据实习成绩决定是否正式任命。实习可能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是在学校实习,即实习与培训结合,如法国国立行政学院。企业为适应训练需要,创立了专门的学校,这类学校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关,一方面又是公务员培训机关。1978年,法国通过法令规定了各企业应提供培训经费(工资总额的2%),而且确立了带薪培训休假制度,任何工人都有要求脱产培训的权利。

  日本公务员法规定,人事院及各部部长,对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改进与发展,应制定研修计划,此项效率改进计划,与考绩列入同一范围之内,目的在于培养初任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知识及适应性;维持并增进执行职务的能力;赋予晋升、监督的能力;培养行政官员。1956年建立行政研修制,1959年人事院设置公务员研修所,作为行政研修的常设机构。1979年日本企业颁布《职业训练法》,该法第一条规定,该法的“目的在于同雇用对策法相结合,共同开发和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充实职业训练内容,普及和加强职业训练及技能鉴定,以谋求劳动者职业的稳定和地位的提升,并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学习性组织的建立

  传统上,人们更多地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场所、利润生产中心、或控制管理的场所。在技术、知识、环境日益变化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组织观的过时,而提倡学习性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Magazine)认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以后,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性组织或知识创造的公司(KnowledgeCreatingCompanies)。学者丹尼尔.托宾(Daniel?R?Tobin)认为学习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具有鼓励并提供学习与创新机会的文化;具有整体目的与目标。另一些学者认为学习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意愿强;强烈地效力与新知识传播;敏于学习组织环境外的新知识。学习性组织反映了当今世界组织与知识和技术变化的适应,换言之,学习性组织的观念强调知识、科学、技术对组织的重要性,并倡导组织作为知识创造中心的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并倡导建立学习性组织,托宾认为学习性组织意味着: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彼此相互学习;

  通过学习促进组织的变迁;

  强调学习的持续性;

  强调学习上一种投资而非消费。
在现实中,学习性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言:“当今,大学越来越更象是企业,而公司越来越象大学。”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司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规划如此广泛与深入,实际上代表着全国公、私立学校,学院及大学以外的另一个体系。据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在题为《公司课程:学习的企业》报告中所讲的:“深深扎根于美国企业界并在全世界广为采用的替代教育体系已经成熟并在不断发展。”报告中说,公司每年化于教育和培训的钱约为600亿美元,这一份额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大约有800万人在公司内学习,这一数字相当于在高一级学校注册入学的人数。该报告同样列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学习性组织:

  在美国,至少有18家公司和协会有权授予学位。

  许多公司都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兰德公司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施乐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拥有400所大学校园。

  “教育巨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雇员教育方面一年花7亿美元。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调查表明:大型公司基本上都配有专职教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创造了自己具有创新意义的培训模式:建立个人培训帐户,从工资总额中提取2、5%的资金用于培训,专款专用。这一切反映了知识时代组织发展的趋向。

  5、培训形式与方式的多样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在体制上,趋向于集中化的控制(政策和法律),散性的管理。如美国改变集中化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权力分散于个州和地方企业。1983年的“就业与培训合作法”,进一步将培训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联邦企业只起协调、指导和资助作用。使之更趋于符合市场要求、适应多样化的培训要求。

  培训方式多元化。包括国家专门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委托培养、自修、职业指导、研究员制度、业余培训、现场培训、岗位轮换、工作扩大化等。

  企业与教育界的联合。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合作,供需双方协调。英国斯温登大学从1985年起开办“公开学习中心”,向个人和公司开放,他们可以按小时为单位购买学习时间。学校日趋企业化,并试图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孵卵器。”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建立起自己专门化的教育机构。

  6、培训的信息化与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信息处理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促使教育培训更具好的前景。差不多所有的国家,计算机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资源管理、政策分析、资料处理、模拟教学等发挥了作用。当然,信息技术运用于培训教育之中是否能取得成效还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具备用于开发必要的硬件以及更为重要的软件的开发及投资;拥有操作这些新技术的合格人员;教师、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保证存储信息的质量等等。对于新技术运用的前景,有人认为未来的培训教育将完全“非机构化”,即学校和培训机构衰落,有人认为则不可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视听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日益在培训与教育中发挥作用。

  7、培训教育的国际化

  从本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国际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缩短。“地球村”的预言(theglobalvillageprophecy)正在变为现实。人们再也不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交通与电讯技术、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不断促使人们认识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际培训(internationaltraining)日益发展。

  国际培训或培训的国际化,反映了培训在下列方面的重要变化:

  在培训的内容上,强调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培训教育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了解自己,表现自己的差异,追求自己的文化,加强自己社会或群体的团结;同时要致力于克服闭关自守,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从而帮助将事实上的依赖变成有意识的团结。

  开展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债务转换工作。如联合国所讲的,由于教育与培训是一种长期投资,在调整计划中经常沦为牺牲品。因此将国际债务转换为人力资源的投资。

  在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中展开国际合作,在国家之间公正的分享知识,发展国际合作项目。

  将更多的发展援助款项用于人力资源投资。

  8、人力资源发展培训的职业化

  如今,随着培训被作为实现各种发展目标和组织目的的强有力手段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以及培训活动的广泛展开,培训的职能在公、私组织中日益专门化,培训工作日趋职业化。这主要表现为:培训已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并以高超的培训知识获取了权威;实施培训已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化的组织已经建立;发展了培训的职业标准,并逐步形成了培训的职业文化。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