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迪奇(NoelTichy)是密歇根商学院的教授,任全球领导能力项目主任,同时也是世界知名的领导能力变革专家,((商业周刊》将他列为世界最有才华的10个管理大师之一。迪奇教授是通用电器公司克罗顿韦尔领导能力发展中心的前任主席,这个中心最近更名为约翰·F·韦尔奇领导能力发展中心。正是在这里迪奇教授首次实践了他的理论。他还告诫中国企业领导者,学习经营智力资本是他们的必修之课,只有打造学习型组织,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
今天的世界已经在走向国际化,走向扁平化。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市场上,中国企业的领导能力面临着全新的、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引领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稳步向前?如何打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该如何提升中国现有或者未来的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能力?这是中国企业家遇到的共同问题。领导能力发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概念,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更习惯于称作是干部管理。所谓干部,不仅仅指领导和管理人才,还应该包括专业的骨干和精英。人力资源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最核心资源之一,领导能力发展和干部队伍培养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诺尔·迪奇归纳出了三种经理人常用的故事类型。
领导讲故事与普通人讲故事是不一样的。著名企业管理专家诺尔迪奇归纳出领导必须要讲的三类故事:
第一类故事是“我是谁”。即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使人了解自己的经历和信奉的价值观,从中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领导者得到人们自觉自愿追随的关键所在。华为老总任正非讲过《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其丰富的感情世界,不向命运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打动的不仅是华为的员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通过讲“我是谁”的故事,阐明了“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护人”的价值理念,使得他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名声大震。
第二类故事是“我们是谁”。领导者通过“我是谁”定义自我,通过“我们是谁”帮助定义整个团队集体价值观。这实际上是通过故事阐述组织的理念和文化,引导大家对组织文化的认同。1984年,张瑞敏担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看到企业产品在规模、品牌方面都居绝对的劣势,只有靠质量才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然而,理念要被员工真正接受并变成自动遵循的原则和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正是由于过去许多员工不能真正理解,更难自觉接受质量理念,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顾客投诉不断。张瑞敏意识到:理念问题不解决,靠事后检验是不能提升质量的。于是才有了“砸冰箱”故事,这一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员工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理念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的故事传开了!那把著名的大锤,海尔人已把它摆在了企业的展览厅里,让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牢牢记住它。
第三类故事是“我们向何处去”。即描述、解释组织在未来要做些什么以及组织要怎样走向未来,是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是关于组织愿景的故事。这类故事勾画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激发成员积极行动实现理想的热情。当亨利?福特在100年前讲“使每一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时”的故事,当杰克?韦尔奇登顶GE企业创始人兼CEO时,面对GE的一系列业务包括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业务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处于疲弱不堪的状态,讲的“GE要成为数一数二、最赚钱的多元化公司”理念时,就已为处在困惑的组织的下级指明了方向,感染和激励着人们前行和奋斗。
“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三个故事,其实揭示了组织创始人以及组织的文化及价值观。每个组织都应该有这样三个高度概括的故事,这样就容易把每一个听故事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做事,一起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由此可见,故事领导能力是强大的。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思想,更要把思想编织成组织成员可以理解、认同与传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