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相对成熟的日本有一些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名言,比如说:松下幸之助所说的“我们最大的产品就是人”,丰田公司的企业精神中有“我们造人,顺便造车”。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的重要性。
人可说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而个体意识就是第一资源中的首要因素,因为“意识是心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它反过来又支配、主宰人的一切心理与行为,即只有当意识参与心理活动时,才能具有自觉性与自主性。”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培训与开发更求实效,“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观念仍待进一步转变。在培训与开发实施中,高层领导真正重视培训与开发并给予大力支持的不多,多数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最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产生较大的功效。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综合工作能力,且不善于营造企业文化。三是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受训人员的比例偏小、开发形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陈光复就严厉指出,一方面“企业的理念十分时髦、先进,文辞华丽,形式精美”,另一方面“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却是另一码事,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背道而驰”(陈光复,2004)。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现状中,如果只从目前所见的有关资料中所分析的角度,像有的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谈到企业家精神的凝聚作用,有的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引入规范的企业文化谈企业的愿景,有的从国家、经济、社会制度反思企业的生存环境等等,很少从员工本身的角度去解释这一切现象。
二、个体意识在培训与开发中的作用
要真正解决企业培训与开发中的现状,就一定要从企业员工入手首先就要从员工的个体意识出发,因为这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人的行为的指挥和控制中心。“意识是把心理活动组织起来的一种力量或图式”,“意识是心理系统中的控制系统”。由于意识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就决定了意识的功能有:认识、体验、调控和交往功能。所以员工的个体意识在企业中的构建就会减少企业很多的交易、控制成本,尤其在培训与开发中,就像一支优秀的队伍在战争前的动员令一样,是点到为止就心领神会而舍身一搏,战无不胜的。但在现实中很难出现这种一呼百应,唯马首是瞻的无畏气概,诞生、发展优秀的长青企业毕竟还是少数,就像伟大的人物总是稀缺一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员工的意识被“泯灭”了,消融在集体的无意识中,或说在慢慢地退入到了个体的潜意识之中,这是一种可怕的“社会化”,因为企业对于工作其中的员工来说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企业中所折射的一切就成了熏陶他的“亚文化”,所以提出唤醒和构建企业员工的个体意识不失为解决企业问题的一个最好切入点。三、企业中员工个体意识的内涵
企业有优劣之别,如果从人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对人的个体意识的理解与把握存在高下之分,而这也是成功企业的一个秘诀。“企业即人,人即企业”,企业就是一个被放大的自我,面对人的所有重大课题,在企业中也同样存在,“比如:企业小的时候讲求‘做事’,但是做大了以后就更重视‘做人’。”“企业一生面对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将生存到什么状态?我们如何生存?或者简单地描绘成: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走。三个问题统领着也支撑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品牌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向,使其被赋予独特的价值、彰显个性魅力”,诚然如人。提出在企业中构建员工的个体意识是使企业“基业常青”的一个根本“法宝”,但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意识的问题就是一个“布伦塔诺难题”。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历来有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对它加以吻嗅、抚弄、观赏、探寻,但始终只能望其项背,未能洞察其底蕴。”[但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意识的研究,尽管不能穷尽其真理,但我们一直在通向真理的路上坚韧的行走着,无限的靠近真理,逐步的“洞察其底蕴”。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个体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与环境中人、事、物(外在)的综合觉察与认识”。这里指出了意识的觉察性和认知性,但意识还具有意向性,“意识不应当只限于认识(认知),还应该包括意向(非认知),或更为确切地说,意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之后,它反过来还要参与认识与意向活动,并成为这两者的主宰。”
列宁曾说,“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的意识能反映客观世界说明了意识的认识功能,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说明了意识的意向性、选择性和能动性。意识也是一种精神实体,燕国材就指出这一功用,他说“意识是调控、支配与主宰人的心理与实际活动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实体的意识一旦形成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力量,转向这样或那样的对象,参与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活动。”
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的员工个体意识的构建
第一,人人必有的人本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宾斯万格等)努力的共同目标是“使生活重新得到人性化”,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自己。具体观点有:(1)将人视为经验着的人;(2)以创造力、价值和自我意识来表达自我;(3)强调每一个人固有的尊严和价值;(4)强调人的选择中所产生出来的意义。他们都承认自我在实际经验中运用其能力的能力和特别突出强调个人自由与责任的重要性[5]。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他们也身体力行,如马斯洛从一个穷学生逐渐变成了真正的“马斯洛”:“当代杰出的健康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提出者,超心理学的发展与推动者。即使是目前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学,也主要是受马斯洛的影响与启发。”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要成为自己,完成自我实现,这也是需要层次的最高点,“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他自己的本性”,他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样才会自由的选择、自由的发展。
第二,从上而下的推动意识。
领导要切实高度重视,高层管理必须改变观念,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型组织的建设,把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看成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从组织发展战略的高度来促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实施,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的职业发展心理,很好的利用领导期望角色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促使企业目标的完美实现。
第三,持续、多元学习的意识。
加强学习、尤其要学点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认识人、激励人、培训人、开发人、发展人、完善人;学会理性地决策,避免因常识性错误带来的损失,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倡导和谐、民主和信任的领导—员工关系,认真处理好因变革带来的劳动关系冲突问题,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使员工在有形与无形的培训与开发环境中得到提升。
第四,健康个体与健康组织的意识。
健康的个体会促进健康组织的建立,健康的组织会引导健康个体意识的增强。倡导企业的健康型组织的建设,掌握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理论、手段和技术,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理好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关系,形成个体与组织的健康互动。
第五,服务意识。
企业就是能提供服务的产品而获得效益,人在社会中的活动收益就是劳动的交换而来,服务彼此而获得生存与发展,在企业中个体与企业也是一种服务关系。在培养每个员工的个体意识的同时,要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专业干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专业人员队伍,配合企业和行业协会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职业资格认证和市场监管,在企业中层管理干部中普及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促使企业员工的自我完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此言一点不假,这实际就指出了意识的内容和其意向性,“你朝什么方向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实现企业目标,提升组织绩效的极为重要的一环,构建了企业员工的人本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等只是为更有效的实施培训与开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心理“软环境”,还要配合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硬环境”,持续不断地落实与修改,贯彻PDCA循环原则,推动个体和企业的同步发展,实现个体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由此,“我们会发现,事情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它是如此的贴切和亲近。让我们启发员工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生活与工作对他们的期望,切实地尊重他们,引导他们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的企业不仅是持续增长的,而且工作是快乐的,员工生活是幸福的。”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有利于健康的个体与健康组织的构建。让员工具备个人人本认识。能够更好的维护意识心理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