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下资源型城市分析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下资源型城市分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为主体,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因矿而生”。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拥有矿业城镇426座,承载的人口达3亿多。在我国现有的矿业城市中,矿业经济处在成长期的有82座,处在鼎盛期的有292座,处在衰退期的有54座,分别占19.25%、68.07%和12.68%。

  美国地质学家胡贝特把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分为:预备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我国处在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大多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少资源型城市出现了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不少城市由于资源储量不足,生产规模下降,城市的GDP急剧下跌。这些城市在成长和成熟期没有抽出财力和物力把替代产业发展起来,没有实现城市的转型,这就造成了目前地区经济复苏乏力,人才匮乏问题突出的局面。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省份,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研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状况,有利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经济增长和人才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战略定位和政策规划提供决策借鉴。

  二、文献回顾

  有关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其概念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对资源型城市究竟包括哪些城市,它到底属于哪个分类体系,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其它一些类似概念,比如矿业城市、工矿(业)城市、专业性工矿城市、采掘业城市、工矿区城市等等,分别出现在不同领域的文献中,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有很多重叠之处,目前还没有见到关于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认真讨论。此外,对于国外资源型城市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比较,也没有人做出更多的研究。

  国内外对资源型城市概念大致有以下一些界定:C.D.Harris认为资源型城市为资源开采业职工占城市全部职工总数的15%以上,或产值占城市总产值10%以上的城市;张米尔、武春友认为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张以诚认为矿业城市的概念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从质的方面看该城市所执行的职能,即矿业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所占的地位,从量的方面看矿业产业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

  因此,笔者认为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等等,而在资源型城市一词中却只是自然资源。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发展、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职能的城市,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源型经济特色突出,其在区域分工体系中主要倚重资源贸易,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资源型产业及其相配套的社会劳动集中到一定规模后形成的。

  从国内研究情况看,学术界对人力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应注意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上已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具体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上还有不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考虑较少,且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引进被看成是内外两种不同工作的进行。有关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雨潼、王海红提出资源型城市存在下岗职工规模庞大等一系列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第三产业;胡礼梅提出资源型城市具有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就业困难,失业率高,而出路就在于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富童瑶认为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健全导致资源型城市科技开发能力不足和社会文化观念落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依靠科技、发展教育、培育人才。由此,资源型城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成为学术界和企业层面共同关心的课题,对如何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甚至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软着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模型、数据与方法

  (一)模型

  虽然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文献都很多,但对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研究却很少,而重点研究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的学术成果更是鲜见。基于此,笔者将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界定为:对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的结构、素质、成果、经济效益创造出的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才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建立起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资源型城市分为预备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四个阶段,由于各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应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而对于一个资源型城市而言,人力资源绩效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经济效益,即人力资源是否能创造经济价值,使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知识效益,即人才资源创造出大量的知识成果,支持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最终维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按照人力资源经济效益可将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分为任务型和持续型两类,按照人力资源知识效益可将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分为集聚型和均衡型。

  任务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是指战略导向以短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持续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是指以长期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为目标。任务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将引导资源型城市加大资源开发型人才的投入力度,同时以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来评估人才,以实施奖惩和晋升机制;持续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将使资源型城市着重于未来经济增长,引导资源型城市进行人力资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

  集聚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是指资源型城市在引进、培养、开发人力资源时,重视资源依赖型人才的开发,使资源型城市的人才聚集在重点资源领域,产生核心竞争力,缺点是不利于经济增长平衡和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均衡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是指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结构向其他科学发展的城市靠拢,人力资源结构趋于平衡状态,优点是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和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缺点是不能在有优势的资源开发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一般而言,预备期和成长期的资源型城市可采取任务型与聚集型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应采取持续型和均衡型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目前,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都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更是资源过度开发而即将出现资源危机。但这两种混合战略是否对我国现阶段的资源型城市适用,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是否进行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混合,就是本文要验证的命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就是要立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开发激励模式,以实现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二)数据

  黑龙江省是矿业大省,但矿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和部分非金属建材矿产为开发重点,其他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的大庆一带,煤炭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等地,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嫩江、伊春和哈尔滨一带,金矿产于大、小兴安岭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区,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8]。目前黑龙江省共有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大庆、伊春、五大连池、铁力、尚志、海林、穆棱、宁安、虎林等资源型城市13个,由于矿产开发时间长短不同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异,各地区采用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模式。因此,研究不同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问题,黑龙江省是一个极具典型的样本。

  针对黑龙江省13个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类型和人力资源绩效状况,设计调查问卷,由黑龙江省的10个专家进行填写,在数据收集后,通过了问卷的信度与数据的效度检验。其中,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采用1-10级打分法确定。最后综合10个专家的打分,得到黑龙江省13个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类型和人力资源绩效状况如表1所示。

  (三)方法

  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确定经济效益战略与知识效益战略混合的“配合”效果。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ANOVA)可用于分析两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形,如笔者用于分析任务型或持续型、聚集型或均衡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的影响。二因素方差除探讨两个个别因素的影响,即A因素的方差(SSA)与B因素的方差(SSB),称为主效应外,还考虑其对应变量的交互效应。交互效应越大,两因素的合力对因变量的作用越明显。二因素方差分析不一定有交互效应,当Two-WayANOVA考虑交互作用项时,总效应可分解为SST=SSA+SSB+SSAB+SSE。通过验证两种类型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的“配合”对人力资源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寻找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组合模式。本文的所有数据处理过程采用SPSS软件完成。

  四、实证

  通过二因素方差分析,可以得到经济效益战略与知识效益战略的交互效应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两条线的延长线明显交叉,交互效应显著。

  当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采用聚集型知识效益战略时,应辅以任务型经济效益战略;当采用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时,应辅以持续型经济效益战略。但是无论资源型城市采用何种经济效益战略,选择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都能获得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即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具有较强主效应。

  同时,可以得到二因素方差分析的各种检验参数,从中可以进一步验证知识效益战略的主效应的存在性。如表2所示,模型各项参数都在正常区间内,且显示知识效益战略的主效应要比知识效益战略和经济效益战略的交互效应还要强。因此,我国资源型城市应该优先制定知识效益战略,然后制定经济效益战略,而最佳的战略混合方案是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与持续型经济效益战略相结合。

  通过SPSS软件可以进一步应用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种战略组合情况下的人力资源绩效进行预测,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绩效预测值如表3所示。由表中“均值”项可知,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与持续型经济效益战略相结合能产生最高的绩效水平,其下依次是单独的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与任务型经济效益战略的混合战略等;而聚集型知识效益战略则表现出明显的劣势。由此可知,我国资源型城市应注意人力资源结构的均衡性发展,降低人力资源对资源的依赖性,提升人力资源柔性。

  五、结语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发展难以持续,需要进行经济转型的问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结构转型是重中之重,也是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黑龙江省13个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应该采用均衡型知识效益战略和持续型经济效益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结论,对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决策借鉴意义。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