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5个重要途径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5个重要途径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随着知识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成为国家与企业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素质决定了效率。因此,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也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等提出了人力资源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人力资源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使人力资源的研究产生了质的改变。实践中证明:经过教育培训并能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员工,劳动熟练程度明显提升,所提供的产出明显增加因此企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因此对企业来说,进行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不仅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产出增加,产品质量得到改善,而且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促进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也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反过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将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带来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尤为必要的。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跨文化管理问题的核心。

  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取得长期优势,必须有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视界,形成“跨文化管理”。显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跨文化管理问题的核心。它保证了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得到长期和持续的发展。

  2、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行企业的用人机制不够合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用人机制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用人机制仍然存在着迁就照顾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一连串的消极后果,甚至造成很大的人才流失

  (2)绩效考核激励效应弱。

  由于企业中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企业成员的个人贡献和所得报酬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个成员都有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而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机会主义倾向,成员缺乏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导致企业工作无效率或低产出。也真是因为企业的效益目标和个人的目标联系不紧密,造成了企业效益好时,个人并没有取得相应收益,企业效益差时,为保持队伍稳定,个人收益有影响但不大,绩效考核没有对人力资源发挥足够的激励效应。

  (3)我国企业的激励手段不够完善,激励方式不够灵活。

  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缺少生机活力的主要因素,致使企业凝聚力不强,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不但不能吸引所需要的人才反而还会导致大量的人才外流。

  (4)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培训。

  员工培训是企业提升员工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手段,但许多企业仍然存在着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偏颇、企业职工培训的短期行为严重并没有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来培训员工、员工培训的内容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甚至一些培训仅仅流于形式等问题。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途径

  (1)改革用人机制,增强人员流动性。

  由于企业用人机制的不合理,内部公平竞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使得部分员工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因此改革用人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科学定岗定编、培养复合型人才等途径,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逐步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改善和加强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加快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富有吸引力的工资薪酬制度,尽量避免或减少高级人才的流失,并吸纳社会各类优秀人才。

  (2)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

  绩效评估是企业人力资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客观、公平、公开的原则。并且按照绩效计划的确定,绩效标准的制定,绩效评估者的确立,绩效评估人员的培训,绩效评估的实施,绩效改进等程序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工作,这样即有利于绩效工作的展开又可以确保绩效工作的效率。

  (3)及时对员工进行调整。

  有效的激励可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根据人才生命周期的规律及时对员工进行调整、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单单通过激励机制是很难长期维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及时地对员工进行调整是重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他们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

  (4)员工培训,保证人才资源的再生产。

  及时地、连续地、有计划地培训和开发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是保持和增进组织活力的可行、有效的途径,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首先,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通过对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能够保证员工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知识。其次,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培训不仅能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而且更有助于突破固有思维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再次,对员工进行态度培训,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员工积极性和公司的绩效影响是非常大的。从根本上保证人才资源的再生产。

  (5)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

  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提升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益,提升全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利润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在于它本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于企业自身的认识。因此,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并通过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并且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总监,必须内外兼修,以前瞻的眼光来定位自己,并将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有效地整合起来,做好企业战略的合作伙伴,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系列之人力资源总监培训课程,汇集名校名企一流师资,为人力资源总监、行政主管及其他高层决策人员提供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课程、前沿的人力资源理念和最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