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个国家制造业发达与否,不仅决定了该国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制造已逐渐发展壮大,并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销售在众多影响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因素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对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产品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制造业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其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IT产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产业)是OECD界定的高技术产业,同时也是能够支撑、拉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IT、汽车两大产业在刺激科技进步、提高效率的同时,形成获取巨大利润和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对拉动国家GDP增长、解决就业、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着重分析IT、汽车这两大高技术重点产业的新产品开发与产品销售情况,得出的结论将比分析一般产业更具代表性。
二、新产品开发情况分析
新产品开发经费与新产品产值之比,也称新产品投入产出比,是衡量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其中,2006年制造业29个产业新产品投入产出比的平均水平为4.17%,轻工业产业医药、工艺品制造的投入产出比最高,约为7.0%;而两大重点产业IT和汽车的投入产出比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分别为3.96%和2.88%。
尽管医药、工艺品制造等轻工业产业的新产品投入产出比达到了7.0%左右,但制造业仅为4.17%的平均水平说明其整体新产品开发能力尚待提高。另外,包括医药、工艺品制造等新产品投入产出比排名靠前的产业其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在29个产业中却仅为中等偏低的水平,工艺品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甚至在整个制造业中排名倒数第六。而事实上,一个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的多少可以从侧面反映该产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重要程度,类似工艺品制造这样的产业,尽管其新产品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但有限的开发经费投入表明其并非制造业的潜力产业,其新产品的开发对整个制造业未来发展格局的影响甚微。反观新产品投入产出比均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的IT、汽车产业,其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在整个制造业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其中,IT产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超出第二位的汽车产业近一倍,但约96%的开发经费却因其过低的投入产出比而没有转化为产值,孱弱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浪费大量的开发经费,还加重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个重点产业汽车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也超出第三名电器机械与器材制造业200,000多万元,但其位列整个制造业倒数第五的新产品投入产出比同样导致了大量资金的浪费。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重点产业在技术上对外依赖程度高,多数企业不愿承担风险进行新产品技术环节开发的现状。
三、新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1.新产品重视程度。
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反映新产品在销售中重要程度的指标。2006年制造业29个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的平均水平为13.17%,高技术产业占据了该项排名的前六位,中低技术产业和轻工业产业普遍以较大差距落后于高技术产业,两大重点产业汽车和IT分别以33.25%和24.67%的绝对优势位列第一、第二。
制造业13.17%的平均水平表明我国制造业目前并没有把新产品定位成较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我国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也无任何促进作用。然而,在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上的六大高技术产业却已将新产品销售列为自己较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两大重点产业汽车和IT。从汽车产业高达33.25%的比值看,新产品销售收入在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已占到三分之一的比重,已成为该产业销售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在整个制造业还排名第二,由此可见,汽车产业对新产品研发和销售的重视程度均远高于一般企业。另一重点产业IT,尽管其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居制造业第二位,但其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却为整个制造业之最,该产业对新产品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2.新产品国际竞争力。
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之比是衡量新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产业对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的指标。2006年制造业29个产业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之比的平均水平为23.34%,排名前十位几乎全被轻工业产业占据,而排名后十位则绝大多数为重工业产业。两大重点产业IT、汽车的比值分别是47.68%和6.98%,其中,IT产业排名整个制造业第二位,而汽车产业排名则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从制造业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与新产品销售收入之比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制造业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普遍不高,且仍未摆脱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然而,在我国本身拥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与人力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旧匮乏,则说明了我国制造业新产品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亮点的事实。另一方面,轻工业的新产品销售出口比普遍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说明其相对于排名倒数的重工业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相对于轻工业,重工业对国家经济、科技的影响普遍较大,因此,重工业所匮乏的国际竞争力将给整个制造业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反观两大重点产业,IT产业47.68%的新产品销售出口比意味着国内的IT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代表国内IT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相反可能意味着我国IT企业拥有较好的营销渠道、较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国际市场接受度,其占领的国际市场也许正是其低端、低附加值的部分。而汽车产业仅仅6.98%的新产品销售出口比一方面反映了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在拥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仍缺乏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此类产业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依赖。
3.新产品产值、销售、出口增幅。
从1995年~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生产、销售及出口的增长趋势(见图)中不难看出,10年间整个制造业的新产品产值和销售一直呈较大幅度增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我国制造业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然而,新产品出口销售的增幅却并未随着产值、销售的速度而增长,而是呈平稳趋势,直到近两年才出现较明显的上升。尽管相比重工业,我国轻工业的新产品普遍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轻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产值中所占的份额极为有限,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远远不及重工业。由此可见,重工业低下的新产品国际竞争力不仅导致出口与产值、销售增长速度的不匹配,还制约了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四、结论
目前,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产出比过低,大量资金、开发经费被浪费,致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继续承担风险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转而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在销售方面,尽管制造业多数产业并未把新产品销售列为自己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但重点产业已经开始重视其新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并在制造业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在出口方面,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重工业由于国际竞争力的孱弱,仍未能摆脱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依赖,而如IT产业的轻工业,虽然国际竞争力普遍强于重工业,但其竞争优势却并不在技术环节上。而也正是重工业新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匮乏,致使十年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产值、销售增长速度的不匹配,制造业整体的自有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也一直无法得到提高。
综合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如下:
1.在企业单体无法很好地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产学研”联盟的互利合作机制,转移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风险,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将机会留给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互信互利的良性循环。
2.制造业产业应继续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销售,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重点扶持高技术产业和重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提升其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在技术环节,要促进其“质”的提升才能够打破以往依靠价格优势生存的局面。
4.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扶持,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金减免或资金支持,提高企业开发高技术新产品与产品销售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