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销售培训 / 销售培训:浅谈降低图书销售管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销售培训:浅谈降低图书销售管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销售培训

图书销售管理风险,主要来自图书的寄销模式,寄销模式是图书行业多年来形成的行业态势,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这种图书销售管理模式,给出版商,尤其是给予从事出版策划的民营图书公司,带来很多风险。过长的回款帐期,呆账、烂账,高退货率、发退货误差等,都可能成为拖垮一个公司的致命因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民营策划商主要是与省级代理商之间的对接,民营策划商的图书产品销售采取的是省级代理模式。2000年以后,教辅图书策划商推出了扁平化到县市的营销模式。“扁平化”营销无疑使传统的省级对接出现了下沉趋势,使省级代理商的功能趋于萎缩。就目前中国图书业看,我认为民营策划商和代理商之间的合作状态介于规范和混乱之间。具体说,二者之间感情因素多于法律因素。

  我们的经验是:对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对代理商有明确的选择标准

  在选择代理商时,前期要做详细的市场调研,主要遵循以下标准:第一,是否“三证”齐全;第二:法人本人的兴趣爱好及企业口碑和诚信度如何;第三,是否有固定的店面、办公场所、人员;第四,双方能否建立公平公正的合同约束关系,明确细则,协议每年一签;第五,建立代理商信用等级额度的评价体系。

  二、跟踪代理商的销售状况

  应该说,目前中国民营代理商的图书销售管理模式,偏于陈旧,走的是“坐在家里望天收”的路线,不少代理商只是满足于把图书作为商品铺下去,对图书的理解、宣传、推介,都做不到位。尤其面向终端读者的推荐做得不足,直接导致好书被淹没在图书海洋之中。

  我们的做法:当新书发到书店(批发和零售店)时,上至老板下至业务员都要对书的基本介绍、版权页等要素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所以,除了在合同和感情交流两方面都要做足外,我们更多的是在图书销售管理服务建设上下功夫。首先,在图书的添货数量上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并在对其销售能力做充分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铺货数量。其次,对于客户需要的品种图书,如果我们提供不了的话,也会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其寻觅并向其提供。第三,提供一些促销模式,供代理商选择使用,我们称之为:“帮助客户挣钱”,只有帮助代理商挣钱了,代理商才能成为你的铁杆合作者。

  我认为出版商和代理商之间是一种生态关系,即共生共存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合作应该是感情交流和合同关系并重的状态,不可偏废其一。作为民营策划商,图书销售管理将始终坚持产品为王,不会去和代理商争夺发行利润。虽然以直营连锁店模式,在全国十几个省建立了发行分公司,但是,我们一直承诺直营连锁店,不会去争抢代理商销得好的图书品种,可一直营连锁店主要经销的是我们认为图书不错,而代理商又销得不好的品种。

  三、按月对账,定期收回对账单原件

  民营图书公司,尤其是规模不大的公司,图书销售管理比较随意,也不习惯按照规范的手续办事。出版社把货发给经销商,只有发货凭证和发货单据为证,中间没有对账,待到几个月、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结款时,就可能出现对方说没有收到货,或是说收货有误差,有些误差可达万元以上,时过境迁,没有办法找出这些误差的原因,大家扯皮,而扯皮的结果,一般都是出版商让步,货和货款都在代理商手上,想不让步都难。

  定期对账,是确保不出现误差和呆账、烂账的有效手段。我们的做法是:公司安排结算人员,跟客户按月对账,一般对账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出现不配合对账的客户,就安排业务员上门对账。每个月收回对账回执原件有困难,就要求每月对账,收回对账回执传真件,做到每年至少要收回两次对账回执原件。这样,如果出现客户恶意欠款现象,就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货款。

  图书销售管理走向规范,尚待时日。许多民营图书公司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完善管理,在每个图书销售管理环节做好精细化管理,以市场为核心,动脑筋,想对策,不断求新求变,方是上策。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