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业培训是与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相伴而生的。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史,但培训机构像经济发展大潮中的所有企业一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得以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培训机构也存在着其迅速敛财的商业原罪。
“音乐震耳欲聋,老师出场像参加奥斯卡,听课者像疯了似得时而拍手、时而起立。”广州一IT企业员工张林对去年参加的一次商业培训的场面记忆犹新。
另一个场景,培训课上十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将一个人围起来,专门针对他历数他的缺点,更有意思的是,大家还轮流鄙视他,照此循环,每个人都要被鄙视一次。讲师称之为‘挫折’疗法——可以锻炼人的心理承受力。
“我们公司的很多人都参加了这次‘特殊’的培训。但培训老师文化层次一看就很低,而且特能忽悠,我的同事们都被弄得啼笑皆非。”张林迷茫的告诉记者,“真不明白现在的商业培训机构是怎样一回事,但参加一次感觉像上了一堂传销课似的。”
鸡血效应
23岁的李浩是香港皇朝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一名员工。自进入公司以来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走过了一段痛苦、漫长的“被培训之路。”
仅今年上半年,李浩就参加了两次大规模培训。讲师分别是家具行业资深品牌实战管理专家、美国迈阿密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周本泉和原可口可乐营销总经理诸强新。
与此同时,公司还针对员工、经销商、导购员组织的培训多不胜数,为了丰富员工与经销商、导购员的专业知识,该企业还专门成立了培训部。但是参加培训的小李却有总被忽悠的感觉。“一个过于注重理论,实战经验不强,总是灌输家具行业的前景如何这类宏观的知识;另一位虽然从基层做到老总,实战经验丰富,但理念适用于快速消费品。而且不是家具业内人士,对家具专业知识和市场操作不太了解,所以只能讲跟客户的谈判技巧。”
记者在半年前也曾经参加过某企业针对全国经销商开展的培训课程,对商业培训的现场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老师登场的架势可跟明星出场相比,讲台仿佛就是他的舞台,不大喊大叫就没有效果;台下的学员激情澎湃,口号喊得“惊天动地”。课程结束后,在培训效果回执表上,学员大赞此次培训的效果非常好,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要按照此思路展开工作。然而,一受培训学员的一句话让记者感触颇深,“培训课上感觉很好,但在回家的路上就将培训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保质期转瞬即逝。”另一位保险公司的学员对培训更是深有体会:“他来忽悠你,你再去忽悠客户,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洗脑,但是我们被洗得很开心,像打了鸡血一样。”
运作模式
“就像玩具工厂卖的是狮子、老虎、小狗等实实在在的玩具一样,商业培训机构销售的则是‘课程’这种产品。”益策(中国)学习管理机构的市场策划张娜对商业培训的运作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
“商业培训机构的运作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一般一个商业培训机构下一年的课表在前一年都已经基本排好,商业培训机构的产品中心负责将‘课程’这种产品生产出来,并告知讲师日程安排;销售部根据培训建议和性价比负责将产品推销出去;市场中心配合销售部,负责产品品牌的推广,打开市场。三者是协同作战,互相配合的关系,不分时间先后,机动性很强。同时,市场中心还会做一些策划、沙龙和联谊活动,举行这种联谊活动都请很多企业的HR参加,因为企业的HR对选择培训机构具有决定权。
以益策为例,他们培训机构就是讲师的经纪人,对讲师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但同时有的讲师也是商业培训机构股东,培训机构有专门的业务人员将课程推销给企业,将产品以套票的形式出售出去。一般产品档次高消费群体就高端,这也说明,也只有具有一定的实力的企业和消费能力的人才具备消费高端产品的能力。”
让我们看看益策的一些口号和策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要想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必须首先把自己变成狼”、“狼群原则就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战略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位的价值实现”、“打造狼性团队,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精神,群体奋斗”。这可能也是这些不计其数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