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参加职业培训,相信每个走出校园的学子都想早日成为职场英才,但职场英才不是靠读书读出来的,也不是靠听课听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这就如真正的高手,是大师指点过的“乔峰”,而不是只会背“秘笈”的“王语嫣”。大学阶段常常被称为“纸上谈兵”,而火热的IT职业培训课程中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学生如何才能学到企业要求的知识而成为“抢手货”呢?
莫当“四年井底之蛙”
在一些大学课堂中,我们学到的往往皆是原理+定义,这对于强调手脑协调的理工科学生犹如“摇篮里的炸弹”,有可能误认为这些知识将是我们适应企业需求的敲门砖,在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你可能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井底之蛙”,而这一呆就是4年但在接触实际的求职过程中呢,企业感慨最多的莫过于“很多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而对于应聘者来说,“工作经验”四字又成了企业大门紧闭的枷锁。那么,大学课程是不是都不重要呢?答案并非如此。
作为亚洲最大的IT人才培养机构北大青鸟,在对我国大学校园理工科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之前学校提供了大量C语言和JAVA语言编程的课程,而通过这些课程中牢固的基础性学习,使得自己在开始转到就业类培训时非常的容易。”不过,还指出了一些大学生过于乐观的现象:“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冲击,IT行业对人才的渴求仍然不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人员的技能门槛有所下降。企业没有停止用‘新人’,但聘用标准更趋于实际,操作经验丰富、能独立工作成为了关键要素。而面对竞争,如果都拿着四级英语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水平证书来应聘,就难以找到称心的工作了”。
既然明确了目标,打算往这个领域去深造,你只需要坚持不懈,努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就是了,但千万牢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不过很多准备参加职业培训的学生担心,一些IT职业培训课程机构中的很多课程与大学课程设置很相似,是否也存在着纸上谈兵的情况呢?如何避免再入歧途呢?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衡量培训机构IT职业培训课程是否能让你驾驭企业的需求标准:
(1)IT职业培训课程来自哪里?
如今我们看到很多培训企业都打出来“项目实训”的招牌,但你如果明智的话,一看就知分晓,所谓的项目都来自家企业呢?以软件开发为例,三五个人,七八条枪就撑起一个培训公司的大有人在,拿一个Web网站开发需求当幌子的课程说明也比比皆是。论起真正的开发项目,我们可以对比看一下课程是否出自微软、SUN、甲骨文、CA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软件公司。
那么,这些与这些公司联手开发的课程又会使你学到什么呢?至于答案,读者可自行知晓,但要提示你,与一般的开发课程不同的是,你们的起跑点不一样。无论任何产品,如果没有人愿意购买,那么就不能实现它的价值,而了解和重视价值又是所有成就的根本。培训机构的课程企业认不认可,这是衡量IT职业培训课程是否和企业接轨的必要条件。
(2)IT职业培训师资质量能否统一?
钓鱼要收获,必然要冲着“鱼”来。有人将IT培训公司的环境比喻成“大鱼塘”,这里的“鱼”又可当成老师来看。待众所周知,师资的质量决定了培训的最终效果,因此它是每个求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个池塘里的鱼都一样吧?也可能还是那条“金鲤”,也可能就是条“鲫鱼”。由于老师对实训项目的理解不同,讲授方法不同,引导学生的方式不同,责任心也不能保证一样,最后的结果也就不同了,这一问题在连锁制的IT职业培训课程机构中尤为突出。
(3)IT职业培训课程变更能够跟得上
目前IT技术平均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而一些培训机构使用的教材,竟然还是几年前的出版物,所以IT业最新发展技术与传统教材更新难以同步。另一方面,如果教材更新速度严重滞后于软件技术发展速度,那么师资素质又得不到提高,这将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北大青鸟持续性地研究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特征,那么教材又与其它培训机构不同呢?
在美国,印度,新加坡的超过千人的课程研发团队对IT职业培训课程每18个月更新一次,并且每年投入500万美金进行新课程的研发。IT职业培训课程均通过CMM5级认证,也是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机构。与一些IT认证厂商的教材不同,采用了全球同步教材,而且针对每个 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的调整,不但能保证学员能掌握到最新的业内知识,而且富有国家当地的特色。以火热的3G开发为例, 在所有开发类课程中都加入3G相关的课程模块,全面与3G技术接轨,例如使用.NET平台和Java平台开发针对3G Web内容提供服务应用平台,以及使用J2ME开发JAVA游戏、使用MIDP2.0开发手机游戏、移动类多用户游戏设计、移动平台的在线游戏互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