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交通运输部大连海事大学“西部地区交通教育、人事班”,期间聆听了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任课教师的精彩讲座。通过近10天的学习和生活,领会了富有百年历史的大连海事大学办学理念之先进,感受了北方明珠大连城市建设之美丽;既收获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又收获了兄弟省份同仁的宝贵经验。具体感悟如下:
一是大连海事大学对交通教育人事高度重视。大连海事大学为了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工作,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今年初成立了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培训业务,全面承担交通运输部门各项高级培训任务。培训期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的宗旨、办学理念与办学原则,学院对本次培训班进行了精心组织策划,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学员们收获匪浅。上课实行学员签到制,课后需完成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结业论文,充分说明了学院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严格。
二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对交通教育人事干部很受用。培训结合交通发展的新形势,主要对基本法律知识与交通运输相关合同法、行政法治与交通执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沟通、交通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领导与领导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通过听课,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增强了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可谓人事效果良好。
三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激发交通教育人事干部工作热情。通过听取关于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解读的讲课,使我们认识到,国家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养护管理,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方面的力度之大。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未来五年,交通运输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作为交通教育人事干部必须以努力培养、集聚、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注重研究解决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问题,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保障为工作准则,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结合学习所得联系我省高速公路实际,笔者就做好新形势下人事工作谈几点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是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由于体制的原因,当前我省高速公路职工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职工长期生存在行业垄断的怀抱里,对外界的接触较少,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小,致使少数人员习惯于躺在事业单位的“温床”上,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可积极运用人员结构分析和岗位设置,建立以岗定薪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机制,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并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环境。
二是要立足实际培养现有人才。当前正值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尤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目前全省高速公路的人才结构特点与高速公路建设大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工程技术人才贫乏,文秘、财会及其他综合型人才稀缺等方面。为此,必须通过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人才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比如推广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在现阶段不啻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既可充分调动现有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又可加强对新员工、一线岗位员工的技术、技能培养,有效促进青年员工的技能提升和岗位成才,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对新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利用技术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可使其尽快掌握岗位技能,更快地在实践中成长,更好地为高速公路发展服务。
三是要加强后备人才库建设。为满足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确立后备人才培养观念,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挖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经营开发等领域里工程技术、收费、路政、养护、财会、营销、文秘、人事等岗位类别的技术人才,着力解决“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和培养工作,对后备干部人选和培养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确立宁缺勿滥、备而有用的观念,力求打造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高速公路后备干部队伍。为此,局属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选好后备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挖掘、培养、使用人才,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完善后备人才库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后备人才,把他们放到艰苦复杂环境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进行培养锻炼。人事部门要加强跟踪管理,做好详细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要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在工作中提拔干部优先考虑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