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林老板为了买一件衣服乘飞机去广州;5年后,林老板出差到外地,坐着火车回公司。对此,林老板自嘲说自己是从天上到地下。这种巨大的差距是源于林老板一次失败的转型。
真正让林老板下决心转型的是被厂家套住之后。2003年林老板靠代理一个东北酒发家,赚了钱之后,林老板把公司搬到了省会,谋求更大的发展。之后的一年中,林老板所代理的这款东北酒在省会及周边地区畅销,林老板也是春风得意。此时,林老板自信心也极度膨胀,在他看来,只要他愿意,没有操作不成功的品牌。
2003年一款贵州酒开始在糖酒会上招商,明星投资、电视剧连动、高额的利润,这些优厚的条件,让林老板颇为心动。会后,林老板成为其一级经销商。但结局并没有林老板想象得那么好,所代理的贵州酒承诺的所谓支持只是停留在空中,根本没有操作规划,只不过是外行进入酒业的套钱行为。最后,林老板看得见的支持,只是在仓库留下的一屋子影视光盘而已。这次失败,让林老板大为恼火,他认为要想不为厂家套住,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做品牌,凭着自己的操作经验,做一个品牌还是绰绰有余。于是,林老板决定转型成为制造商。
下了决心的林老板立刻动手,到四川买酒厂,到深圳做包装,忙得不亦乐乎。2003年年底,林老板开发的白酒开始上市。在操作方式上,林老板延用了操作东北酒的做法,即铺市时大利润促销,把利润空间拉大,刺激经销商打款进货。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这款酒在省会城市的各项促销活动火爆展开,谢师宴、喝酒赠名着活动、超市买赠、小区促销,做得有声有色,酒开始形成旺销之势。但没过多久,问题接踵而来,让林老板措手不及,难以招架。
第一个问题是侵权纠纷。2005年林老板公司一名销售策划人员,希望通过包装上的书法来突出其文化品位,于是找到了一位擅长书法的老先生题写作品作为产品名称。但没想最后引来了商标纠纷,这位老先生提出侵权诉讼,认为林老板公司没有告知书法作品用于商业用途。虽然最后此案通过调解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也让林老板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这也在分销商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地产区域品牌强势进入。在市场开始发力时,省会市场上还没有一个主导品牌,因此林老板的大力度操作,让其开发品牌风光无限。但在2005年之后,区域三大地产品牌开始强势进入省会市场。他们持续大力度的投入,让林老板刚刚兴起的开发品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对于经销商来说,哪个产品给的利润高,就主推哪个产品,显然林老板的实力是无法和厂家相比的,也是跟不起的。因此在三大品牌的强势压力下,林老板的开发品牌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第三个问题是大力度短期促销后遗症出现。林老板操作东北酒酒时,得到了这么一个经验,只要促销品做得精美就一定会吸引消费者,于是在操作开发品牌时,林老板更加重视促销品的质量。比如赠品所用的圆珠笔、打火机全是品牌产品,林老板的用意是这么精美、价值不菲的产品,一定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但没有想到的是,消费者的却没有"识货"的,把价值10几元的圆珠笔认为只有1元钱。因为在消费者心中,赠品就是赠品,白赠的东西肯定不是好东西。显然林老板没有明白消费者真正的内心想法,反而不断追求赠品的价值,这让公司的销售费用增高。这种方式,造成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让利给消费者,意味着减少了经销商的利润,这严重挫伤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第四个问题是处理库存产品的失误。以上面临的问题,让开发品牌出现了库存,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林老板开始决定低价处理库存。于是在经销商环节和商超渠道,林老板开始大力度开展买赠活动。这种低价抛售的方式,并没有出现想象的火爆购买的局面,经销商和消费者反而持观望态度,他们希望价格降得更低。
可以说,林老板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没有挽回开发品牌销量下滑之势,林老板也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甚至是房产都压了进去。
说起林老板的失败,很多同行都不胜感慨,在他们心中,林老板是个传奇人物,能把东北酒操作得如此成功,为什么就操作不好一个开发品牌呢?另外,在他们看来林老板所做的也是为经销商探索一条新的出路,但是这条路连林老板这样的老江湖都没有走成功,那么自己就差得更远了。所以对于林老板的感慨,也是他们对自己前途的一个感慨。
可以说,从经销商的角度看,林老板是一位出色的经销商;但从运作品牌的角度看,林老板的操作模式有很多不足。首先在品牌打造上,从四川罐装的白酒没有历史积淀,林老板希望通过文化营销的方式打造出一个有文化的白酒,显然这是行不通的。纵观整个操作过程,无论是买酒赠名着还是赠对联,都是围绕开发产品的名称展开的,这样的活动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因为它成功脱离了同质化促销活动,但希望借此打造一个新的文化形式,显然刚刚购买的一个酒厂是无法实现这个目的的。其次从处理危机的意识看,显然经销商缺乏经验。比如林老板应对商标的纠纷,根本在于缺乏法律意识,这也是很多经销商所欠缺的。再次是经验主义,可以说林老板以前代理的东北酒用的是一种短线的操作方式,适合短期操作,适合打游击战,这种方式是适合的。但操作长线品牌,是需要综合实力的,需要长线规划,比如何时铺市,何时促销,也可以说操作品牌也要有节奏。各种问题的出现,打乱了林老板的节奏。最后是运气问题,也许在操作初期,不是三大地产品牌的强势进入,那么林老板的开发品牌会走得长久一些。市场环境的变化,地产品牌的打压,缺乏持续投入的林老板显然无力应对,所以我们说林老板的运气差了一点。
像林老板这样从经销商直接跨越到制造商失败的案例还很多,笔者认为,其本质并不在于经销商的市场操作水平,更在于经销商的综合实力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品牌的运作,因为现在市场环境发生了改变,成功的取得,并不是靠一招一式就能决定的,而是资金、管理、营销等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因此,尚不具备这些因素的经销商,在转型时不妨慎重一些,毕竟付出的是自己多年心血的积累。(本文品牌、人名均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