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销售培训 / 销售培训:营销案例:先定战略,在行推广

销售培训:营销案例:先定战略,在行推广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销售培训

要想进行营销推广,就必须制定营销战略,如果没有战略的支持,一切推广手段都是白废工夫。

Y产品的策略故事

姚彦

Z公司有一个中药口服制剂Y,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竞争激烈的呼吸市场,如何挖掘Y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有效参与竞争是摆在市场部面前的难题。公司市场部人员对Y进行了深入的市场研究和竞争分析。经过大量复习整理有关Y的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Y对呼吸系统具有比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抗炎多方面作用,即可以全面干预呼吸系统的咳喘痰炎症状。另外,在竞争研究中发现临床上的其他产品特别是用量很大的西药制剂多是单一方面的药理作用,或是镇咳,或是祛痰等等,这些药物在单一方面的作用也已深入人心被医生接受,临床治疗方案多是采用这些单一作用的药物组合方案,以解决患者的组合症状。

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市场部人员的产品策略初步有两种抉择。一是通过进一步研究Y产品,主张Y产品在某一方面的作用,二是主张Y全面干预呼吸道症状群,以区别于众多竞争产品的单一作用。市场部放弃了第一种主张,因为根本无法说服医生相信Y在某一方面的临床作用强于竞争产品,而第二种主张即“全面干预呼吸道症状群”确是Y的独到之处。

拨云见日,“创造性”的发现确实让市场部人员兴奋了一番。经过全公司销售人员的策略落地培训,Y产品开始了目标医生的专业拜访。然而临床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又让市场部人员重新陷入了迷茫之中。市场部进行了产品再研究,经过访谈代表和访谈医生发现,临床医生并不能接受Y真正能全面解决问题,那些具有单一作用的药物的组合应用才是最佳处方选择。事实表明,当Y主张全面干预呼吸道症状群时,Y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那些单一竞争产品,而是不同药理作用药物组合应用治疗方案。

市场部经过讨论研究,重新调整了推广策略,继续主张Y的全面干预呼吸道症状群的优点,但不强调单独应用Y,建议Y联合单一作用的药物用于某方面症状较重的患者,比如联合镇咳药用于咳嗽较重的患者,联合祛痰药用于痰多的患者。该产品策略为目标医生建立了新的联合用药方案,新方案发挥了Y的优势,临床利益在于既解决了临床问题又减少了临床用药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革命还在继续。

医信横通马宝琳点评:

由于不了解具体产品,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看思路,对思路做一个点评。

这个选题很好,很有代表性,因为所有的中药都面临这个问题。中药一般都有多种作用,如果是OTC,面向患者,这是一个优势,因为绝大多数中国的患者最希望的就是一个药什么病都能治,一个医生什么病都能治,即便是平时办事也是认准了一个能人就什么事都找他办。但是如果做医院,就要认真选择产品的主攻方向,根据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品牌操作能力,产品适应症,竞品状况,医生认识,患者需求等综合分析,对产品做一个定位,其实相当于二次研发。

这个案例隐含的问题是3个层面的,是“1+2”,其中“1”是营销战略的问题,要明确这个产品在公司的产品群众发挥什么角色,要做到多大,是重点培养、还是小富即安、还是好上加好做大做强做久,要让这个孩子上大学还是打工,是从政还是经商,这对于目前国内企业来讲已经不是或者不全是市场部的功能,而是公司决策层要明确的。本案例中这一点没有描述,所以这个“1”是隐含的,我们不点评,但是要考虑;“2”中的第一个层面是产品策略的问题,就是这个产品如何打,如何切入,大家可以参照马宝琳原创的“马宝琳产品策略分析模型”,该案例一开始“主张Y全面干预呼吸道症状群”实际上是模型中的夺市场,但是“夺”的策略不清晰,树敌太多,所以失败。

“2”中的第二个层面就是产品定位的问题,是“夺”的策略,当然今天我们不谈销售的问题,只谈市场谈学术,如何夺呢?“马宝琳医学策划模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案例中“不强调单独应用Y,建议Y联合单一作用的药物用于某方面症状较重的患者”就是我模型中的医学机会的把握,这个机会把我的准不准,能不能把机会变成真正的突破点,要靠雄浑的医学功底、充分的证据支撑、严谨的逻辑整合和高度的概念提炼,是个很专业、很高深、很辛苦的细活。是和哪个产品联合、如何联合等等,要反复推敲论证,最终才能得出定论,然后推广。

对该案例进行评分的话,只能对思路进行评价,第一次的手法或说思路应该还不是很清楚,评30分,第二次的方向是对的,评85分,提升的空间应该很大,但是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现在无法评价。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