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销售培训 / 销售培训:浙江外贸企业“开门红”,转型意识逐步增强

销售培训:浙江外贸企业“开门红”,转型意识逐步增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销售培训

浙江省商务厅7日发布的全省外贸一季度情况通报显示,得益于国际市场回暖、义乌“市场采购”试点成效明显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我省实现进出口销售总额7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5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从出口市场看,对美、欧、新兴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对日本市场出口出现负增长,降幅达10.4个百分点。此外,从进出口货物的种类看,机电、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而高新技术产品出现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企业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大中型企业,数据显示,1-2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速为41.2%,增幅远高于国企和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全球经济回暖趋慢,造成进口需求不足;而外需不足导致浙江省企业因生产而进口原材料的数额减少,此外为我省生产企业进口的主要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普遍下降等也是导致浙江省进口近期负增长的原因。

浙江制造“走出去”的范围不断变宽变广

开局良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个因素:一是国际市场有所回暖。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二是国内政策相对稳定。去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明确,外贸出口扶持力度不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义乌市场采购试点成效明显。特别是去年9月份正式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出口由此前的月均3亿美元左右,大幅提升到15亿美元以上,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

基于眼前的形势以及对海外营销部门采集的各类数据分析,欧美订单的增多很大一部分源于当地消费市场的复苏。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2月,我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3%和20.1%,其中鞋类、服装等刚性需求产品增长都达到48.9%和32.5%,在外贸产品中,食品、鞋帽和服装等刚性需求先于其他产品出现订单增加,可以视为国外的消费市场正在复苏的信号,经销商的库存基本上已经销售完,急着补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我省对俄罗斯、非洲、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幅均接近或超过30%。这让浙江制造“走出去”的范围不断变宽变广。

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摩擦,让企业转型意识逐步增强

尽管国际市场正逐步回暖,但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高企的生产成本,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企业的共识。事实上,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认为调整企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确也是我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势在必行。

当然其中最便捷的一个方法就是研发更适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出口自主品牌能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现如今自主丝绸品牌商品份额已占到70%。而另一种供应链资源的整合,是外贸企业更深层次的转型,其利用整合全国供应商高端质优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供应商和服务者的利益。

因此企业必须着眼长远,把对外贸易促进工作从重“量”转向“量质”并重,把政策导向逐渐转到加大外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面来。更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品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营销渠道建设。

数据虽然良好,但困境依旧丛生

今年浙江外贸出口后续增长压力仍然很大。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劳动用工、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推升企业生产成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明显削弱,而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外贸有效订单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即国际市场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有单不敢接,接了也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大单、长单少,小单、短单多,对后续外贸增长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据浙江省商务厅对全省2000多家外贸企业的调查反映,60%的企业出现订单短期化现象,30%的企业遭遇订单转移。

尽管从数据看,一季度浙江省出口增长比去年形势好,但后期,外贸发展的总体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其中,稳增长面临外需乏力和企业困难的双重压力,促转型面临基础薄弱和进展缓慢的双重困难,需政企共度难关。

外贸企业可以适时地创新营销模式,在境外建设一批品牌推广效果好的展示中心、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自主掌握销售渠道,增强浙江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的主导权。而在这期间,政府也要努力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推动知识产权、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