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销售培训 / 销售培训:你就是一个产品经理

销售培训:你就是一个产品经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销售培训

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产品,建立用户思维是当前重点。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学会做“减法”,让资源与注意力聚焦,将对的事做到极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媒体,普通个人可以影响几十人,自媒体人可以影响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信息的传达不再掌握在极少数的传统媒体里,个人及自媒体的影响力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互联网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商品价格变得透明,直接压缩了原来属于经销商和代理商们的利润空间。这些商业影响,最终引起新的商业革命,这些变化根本上是思维模式上的改变。

互联网时代重塑了思维的价值,然而思维重启的过程是艰难的。在接触及协助一些传统企业家转型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点。

体力劳动的代替是显而易见的,不伤及根本,所以工业化容易被接受。但如以前完全靠设计师设计的家装设计公司酷家乐,现在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代替了设计师的大量工作。这种变革是伤及自我价值的,是最难被肯定和接受的,尤其在一些依赖大量脑力重复劳力的行业。

有很多投资人不太愿意投资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就是因为怕他们有路径依赖。传统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确实会受到之前成功经验的影响,因为工业化时代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都已经形成深深的烙印。比如会更注重短期的利润和对多战线布局以分担风险,这些思维都会在日常决策中体现,从而难以适应新的商业规则。

在听成功故事时都会比较激动,但自己着手做时又会不一样。会更多地考虑困难,这时又会产生一丝怀疑,成功的互联网比例有多少?那些成功的创业项目会不会是因为偶然因素。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时代开始不能考虑赢利,要更多地关注做好产品、获得用户;但在运行过程中,都会慢慢产生怀疑,特别是在烧了大半年钱后还没产生收入时,就很考验心态了。还记得在2012年还有许多人唱衰京东,根本上就不相信亏损带来的用户和体验是否真有价值。想得更多的是如果到时融不到钱怎么办,有了用户,变现不了怎么办。

最后一点就是传统企业家的老板文化,会更多地把企业看成自己个人的。这带来的结果一方面是中心化管控,会更多地要求员工打卡考勤,难以形成信任和去中心化管理。另一方面是利益分配机制,很多传统企业家的思想更多维持在“你努力了,我赚钱了,我会奖励你的”,这与现在主流的80后及90后“共同创业、自我价值实现”的思想难以一致,从而没法吸引优秀的中坚力量。

在明晰思维重启的难点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企业家个人又该如何来转变固有的思维,达到重启状态呢?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为兴趣情感埋单,产品更多的是要打动用户。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产品,面向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上司,这时候你是否有良好的用户思维,如果没有,又怎么可能做出打动别人的产品?只有将个人视为产品链的一部分,真正地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才有机会发掘出用户的真正需求,重启的大门才能打开。

这对很多传统企业家来说就变得不可理解,以前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打打广告就可以找经销商卖出去了。现在还要想着产品在哪里打动用户,就需要企业去思考产品更高层次的意义。手机不只是打电话、上网的工具,你要把它做成一个艺术品。软件成了很多产品的灵魂,功能是否贴心、设计是否有情怀。这些恐怕已经颠覆了传统企业家对产品和品牌的理解,更不用说什么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了。

所以,互联化的思维模式变化第一条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这也是很多个人和媒体鼓吹“这是一个产品经理时代”的原因。企业的创始人要更多地拥有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经理思维,这已经慢慢变得必不可少。

前段时间有一个app应用非常火,不是因为产品、也不是用户数据,而是因为其天使轮就融资一亿元。同时在地铁等场所狂打广告,着实让很多创业者感受到什么是土豪创业。对于横空出世、一出手就狂打广告的产品我向来不看好,因为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时代。出于好奇,我也下载了这款app体验了一下,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上都没有让我失望,因为如我所期都非常不完善。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运营行为,因为挽回一个失望老客户的难度要远远高于获得一个新客户。

广告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产品的信息不对称也已经不再存在。现在产品的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所以需要创业者更多地从细化领域满足用户的某一需求,再借助社会化传播来不断获得口碑和更多用户。这就要求我们现在要有精益创业的思维模式。

比如你要做企业化应用,若一开始就想什么功能都做,会把战线拉得太长。这样会分散有限的精力和财力,同时也没法让自己的产品作出明显区分。按精益创业的思维,一开始应该集中所有的资源满足用户的某一需求,把一个功能点比如企业内部通讯或协作功能做到极致。这样不仅可以与其他产品在这一功能点上拉开明显的差距,也可快速在有限的资源下获得更多的用户。随着用户规模的发展和下一轮融资的到位,再根据资源和需求慢慢扩展功能。这需要创业者有很强的自我控制的职业心态,抛弃追求“大而全”的思想,要知道“做减法”远难于“做加法”。

企业发展之迅速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BAT花了十多年时间收获千亿美元估值,小米不到五年时间估值300多亿美元,而成立不过三四年达到几亿乃至几十亿美元的创业企业也可举出不少案例。这些都只有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才会涌现。

高速发展的企业,就要相应的管理模式配套。只有去中心化的管理思维,才能精益创业,才能形成小团队作战,达到高效决策,从而对形势作出快速应变。去中心化的管理不是简单地拟一个公司规章文件就可实现的,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对团队的信任授权和优秀人才的聚集。而优秀人才特别是现在的90后,更多地为乐趣和自我价值实现而工作,这需要公司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去吸引。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传统企业家们即使清楚了思维重启的难点及方向,想单凭一己之力就改变现状,结果一般都不理想。因为互联网化不是花点钱、请几个专家、购买点设备就可以解决的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