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提升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现实生活中领导力提升缺失的现象,领导力提升日益成为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领导力提升要从学习、示范、实践三个方面加强领导力的建设,以进一步提升领导力提升。领导力提升作为一个概念,长久以来并没有一个为人们所共同认可的标准定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说:“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理论上讲,领导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应当是有规律可循,存在着一般的原则和操作规范。任何领导力提升都必须遵循领导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一般的原则、规范。领导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管理艺术,没有科学的方法,不可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现代社会,发展变革越来越快,领导工作越来越细,如何提升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提升,是摆在每个领导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
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经验,在知识化、专业化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成为本部门本专业的内行,如此才能享有较高的威信。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很难在复杂的工作中带领大家一道出色地完成任务,从而削弱自己的影响力。因此,领导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不断吸纳一切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通过有效学习获得大量知识,以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不断夯实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根基,提升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实现更高形式和意义上的领导力提升与跨越。作为领导者,在新事物、新问题面前,如果放不下架子,不肯也不愿向人请教,不仅会失去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因此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给组织造成损失,这是丢掉的不仅是面子,还有自己的威信。相反,如能虚心向下级乃至普通群众请教,来验证自己的认识,作为决策的参照,则会获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从而提升自己在组织成员心目中的威信。
二、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就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不失言,不说空话、假话、大话,这在今天尤为重要。领导者只有始终坚持言必信、行必果,久而久之,领导者说话算数的威信就会在下级心目当中形成,领导的话自然就有了份量,下级才会把听到的话一句当一句,不敢敷衍应付。如果领导者说话很随便,常常说了不算,那么下级便不会把领导的话放在心上,这样工作起来就十分被动。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他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围观的人们不相信,谁也没去动它。于是商鞅又宣布: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赏五十金。这时一个男子站了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使百姓感到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行开了。因此,说了就算,一诺千金对塑造领导者的形象来讲非常重要,可以迅速培育领导者的影响力。
三、
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领导力提升也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也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必由之路。领导力提升的提升,不仅要从书本上汲取理论依据和知识营养,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懈的实践中进行磨砺和锻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的基本要求。一是躬亲实践,亲历亲为。领导力提升对于实践活动,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争取机会。实践不是参观,更不是视察。投身实践,就必须真切地成为实践活动的一个成员,做实践活动的主体。参加游泳实践,就必须跳到水里去自己游,而不是站在岸上看。投身实践,就必须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感受每一个环节,在实践中做一个体验者而不是旁观者,做一个动手者而不是评论者。只有这样,领导力提升才能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二是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老子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的“实”,就是要求必须实实在在,不来半点虚假。实践的“践”,也是要把脚踏下去。不踏不能称为“践”,踏而不实也不能称为“践”。实践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走好每一步。在人格修养的实践中,只有坚持不懈地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才能逐步把自己锻炼成具有修养的人。三是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实践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因缺乏足够的忍耐,或是满足于一时之得而止步不前,就会导致实践的半途而废。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地完成实践全过程,本身就是对领导力提升意志的考验与磨练。四是敢于挑战,激流勇进。在实践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是经常的,也是很正常的。在实践中必须做好迎战困难与挑战的思想准备。事实上,越是充满挑战的实践,越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越是充满挫折的实践,越是能够锤炼百折不回的精神。领导力提升在苦难与挫折面前,应做到不退缩,不惧怕,勇于接受挑战,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不仅不躲避挫折与艰险,还应主动到困难的地方去,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够实现实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