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生产中精益技术的现场运用

生产中精益技术的现场运用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那么在现场的生产中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精益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了,从哪些方面入手了,以下是总结的一些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为达到降低在制品的存储量与快速对应市场需求的目标,缩短制造系统的反应周期至关重要。在制造系统中包括三个过程周期,即生产信息处理周期、生产周期、销售物流周期。缩短生产信息处理周期的改善活动,可以采用“看板”或ERP系统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将得到良好的效果。缩短销售物流周期的改善活动,随着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将有所改善,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生产周期的长短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各工序生产能力与生产作业、物流搬运的组织形式。提升生产能力的改善活动,大部分与技术改造工作密切相关,要求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负担较重。生产作业、物流搬运组织形式的改善活动,是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资金投入很低适于企业的推行。

在精益生产的JIT生产体系中看板是制止过量生产,传递生产与物流搬运指示信息,管理控制在制品(物料)的管理与改善工具。看板生产制在现场的推行应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①建立“拉动式”的生产物流体系;②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规划“看板”的传递方式与存储区域;③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的存储要有明确的区域与量化标准;④严格遵守生产与物流搬运指示信息由看板传递的运行规则;⑤要配置相应的看板传递、存放的道具。

看板既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对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管理的工具。其发行数量体现了对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控制,递减发行数量的改善活动实质体现为降低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改善活动。工序间在制品的存储量分别由:后工序需求量、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生产保证周期等多因素决定。外制零部件(毛坯)的存储量分别由:生产需求量、订货周期、供货周期、供应保障周期等多因素决定。降低在制品(毛坯或零部件)存储量的改善活动要从上述各因素的改善活动入手,如果盲目的减少数量会使看板不是改善的“利器”反而会成为“凶器”。

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加强自身市场预测能力与设定合理成品、零部件(毛坯)存储的条件下,引入“均衡生产”的理念对自己生产组织与几级供货企业的供货规则进行改善活动,实施供应链管理,协助前工序降低制造成本,达到降低本工序采购成本的目的。在决定前工序在制品存储量的各项因素中,后工序日需求量波动越大、物流搬运越不频繁等速;造成前工序为保证其需求量与供货周期,在制品的存储量过大;人、设备等资源的配置越不均衡,制造成本越高。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出发,前、后工序应是一种互利合作、双赢的经营战略。这就要求,后工序向前工序提出的供货(生产)需求计划要进行整合改善活动。其关键是要求后工序在生产周期内向前工序提出的产品需求达到恒定与领取的频繁等速,实现品种与数量的均衡;前工序按后工序的要求准时、匀速的生产产品。这就要求①后工序向前工序提出“均衡”的生产需求计划,,即按制定的零部件(毛坯)的领取搬运物流规则(供货批量、供货周期、供货时机、存储规模、存储方式等)均衡组织物流供应;同时对需求零部件(毛坯)的生产消耗也要实现“批量”均衡;即按制定的生产管理规则(换产频次、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等)均衡组织生产。②前工序按后工序需求的供货规则,按制定的生产管理规则(生产时机、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等)均衡组织生产;同时,对本工序零部件(毛坯)需求的供应可采用后工序对自身的供应物流规则

批量生产的经济曲线说明:产量越大、产量增长率越高,产品成本越低、降低生产成本速度越快。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或在需要大于供给时期已得到证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市场的需求频繁变化,这就使“尽量扩大生产批量,以求得数量效益”的生产方式变得不适用。在精益生产中为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短交期”的市场需求,生产系统追求柔性与快速反应能力;普遍采用“多频次,少批量、混线”的生产与搬运作业。在此情况下,势必造成换产频繁,制造成本提高;但在必须采取这种作业方式条件下,缩小生产批量的改善着眼点势必集中在解决快速换产、缩短换产时间的改善活动上。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