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有上百种,其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曾经发表过一个定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该定义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包括遵守法律、共同规则和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第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实施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第三,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第四,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比如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服务和援助等(现在有些企业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实施的“营养午餐计划”便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这些贡献将成为企业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企业的社会投资、慈善活动或者服务行为的一部分。
很多企业家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往往首先会把它与慈善扶贫、捐款捐物联系在一起。他们显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存在一些误解。而这也是在阐述企业和企业家怎么履行社会责任前,首先需要弄清的一个问题。
那么,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比如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培养优秀学生,造就优秀人才,而不是去创收;而作为企业,就应该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来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使消费者获得便利和享受。
从企业最基本责任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现况显然不理想,比如“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奶粉怕性早熟,吃什么都怕塑化剂”,有人形容那些缺乏商业伦 理、不讲社会责任的公司和机构“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不惜烧毁他人的整间房屋”。所以我认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该首先从最基本的做起:制造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不污染环境,不亏待员工,不欺骗顾客,然后从企业的角度尽自己能力来促进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今,中国的“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硬件设施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好得多,但为什么我们国民的幸福感却普遍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我们的软环境不理想,对此,企业无疑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遵守良好的商业伦 理,企业每一项行为虽然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个商业行为,但是实际上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如果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让人们吃着、用着不放心,如果企业排污不达标,或者克扣员工工资,那么人们怎么会有幸福感?
中国著名民族企业胡庆余堂有一幅对联,“修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这家企业有一个理念是“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在药店的大堂上面有一块匾,写着“戒欺”两个大字。他这块匾是朝着店里面悬挂着,因此是给伙计和员工们看的,所以是用来规范企业自身行为的。这块匾时时给企业员工敲着警钟,告诫员工们“采料务真,炮制务精”,用自己的优质药品造福顾客。
当代也有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企业家叫稻盛和夫。他在所著的一书里告诉我们:要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的对与不对、好与坏、能做与不能做。企业经营者不妨直接把这些规范人类的道德和伦 理当作经营的准则和判断标准——你怎么样做人就怎么样做生意,因为所有的经营行为,都是由人去做,也都是以人为对象的行为。
所以当企业家面对某项经营策略的抉择而把握不准的时候,我的建议是,可以想想如果作为一个人能不能做,该怎样做?
大约十年前,我曾经和复旦大学的MBA学员讨论过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做人和做生意是不是应该秉持同样的伦 理准则?有一个学生旗帜鲜明地认为不一样,并且举例:作为人,我如果借了别人1000元钱,讲好一周后归还,到了一周后哪怕自己没钱也要向别人借一元块钱还给他。为什么?他说做人不能丧失信用。但他说做企业那就不一样了,能拖则拖,能欠就欠,甚至能赖就赖,能骗就骗。但如今这种观点却很难再获得认同。可以想象,如果一家企业以这样的面目在行业里和自己的人际圈里做事情,往往很快就会一败涂地,且很可能无法翻身。所以,每一位企业所有者,都要想一想,为了对得起“企业家”这个称号,都要以德为先,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