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场人才的判断,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是不是一流的人才,就看你能不能从相反的方向想;一个人有不有智慧,就看你能不能让你的思维拐个弯。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综合水平的丰富,具体来说在于具备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我们发现众多的成功人士并非因为拥有精深的专业才能,而是因为拥有出众的商业思维才最终走向了成功。比如史蒂夫·乔布斯、柳传志、王石、任正非等。
那么,好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1.它是包容的,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
有些人想问题是非a即b,如果a是正确的,那么b就是错误的。反之也一样,a与b是相互排斥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极端思维,非此即彼,不能包容他人的想法,尤其是不能包容他人的反对意见。
而有的人想问题是可a可b,a是正确的,b也有可能是正确。反之也一样,a与b是可以相容的。这体现了一种中和的思想,亦此亦彼。能够包容他人的想法,甚至是反对意见。
具有包容性的人能够从“自我的思维中拐出来”,注重了解他人的想法,特别是注重研究自己的“对立面”。在他们的心里能够包容相互对立的思想,并运用自如。
一个好的思维方法是:抓住两端,在两端之中寻找正确的道路。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时,你要想到如何去验证它,有什么样的观点是支持你的,有什么样的观点是反对你的。支持你是因为什么?反对你又是因为什么?只要能够抓住“两端”,你就会从中有所收获,使你的想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就如孔子说的:“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任何一个想法都不会是最完美的,不管是谁的想法。要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思维准则:没有人反对的想法,就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好想法。否则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事实上,好的想法都是顾及两端的。
2.它是开放的,不是两点对应,而是多点对应
有些人想到有a就会有b,a与b之间只有一条“直线”,这是一条自己走过的或别人走过的路线,除此不会有其它更“便捷”的路线了,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路径依赖。这实际上是一种线性思维。
而有的人不仅知道有a就有b,还会想到有a还会有c1、c2、c3等等,有了c1、c2、c3也可能会有b。a与b之间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直线”,而且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折线”,也许在那些“折线”中有比“直线”更加便捷的路径。思维是跳跃性的,非逻辑的,甚至就是异想天开。这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具有非线性思维的人有很大的开放性,他们能够“从固有的思维中拐出来”。不会让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让他人的想法束缚自己,而总是喜欢不断地挑战自己,也挑战他人的一些想法。
一个好的思维方法是:心无定式,能够走出原有的路径依赖。当你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你要明确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一是学会站在“原点”看“目标”,我们有什么样的“路径”可以达到目标?最保险的路径是什么?最大胆的路径是什么?二是要学会反过来看,实现目标的“条件”是什么?成熟的条件有哪些?不成熟的条件有哪些?我们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条件?只要放开想像,我们就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就会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
实际上,做事没有必须这样必须那样的道理,选择是多样化的。在你看来不可行的方法,也许是最优的方案;在你看来荒唐的想法,也许是聪明的选择。反过来,也是一样。正如孔子在谈到他自己与一些“隐士”的区别时说的:“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可以做官的时候就去做官,可以做隐士的时候就去做隐士,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
任何问题的解决不会只有一个方法,我们想到的方法也不会是最好的方法。要给自己立下这样的一个思维准则:除非形势所迫,就不要做出最后的选择。也许明天你会做出更加准确的选择。
有着优秀思维方式的职场人如果具备一定程度的影响力,那么在整个职场中得到的效果将会更好。实际上,包容和开放是相通的,你的思维方式是包容的,就一定是开放的;你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就一定是包容的。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庸的思想方法:无过无不及,无可无不可。一方面做事不要走极端,要恰到好处,止于至善;另一方面做事不要受束缚,只要达成目标,就值得去尝试、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