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锻炼职业从容心态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锻炼职业从容心态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从容有很多种解释,有关于心态的,有关于举动的,有关于情绪的,有关于智慧与勇气的,但其含义都是指向宽裕、舒缓。易际涨老师说过,职业生涯发展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从容状态,希望自己能拿得起、放得下,希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希望自己不为生活、职业、外界压力所迫,希望自己可以明辨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的,希望自己可以在关键时候抓住机遇,希望自己可以青年敢为,中年成熟,老年智慧。总之,希望自己更好地掌控生涯发展。

有一次和一个在500强外企工作多年的朋友聊起职业发展,我们都不禁感慨:“年轻”的时候,被各种各样的条件、资源、能力、视野、机遇限制,我们都经历了纠结、彷徨、困顿、痛苦,虽然经历不同,但是我们都一直在追求着“从容的职业状态”。那么,什么才是“职业从容态”呢?

在新精英我做过大量的职业生涯咨询,积累了各方面的生涯发展案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有中学生,最大的已经退休,表面看,问题各式各样、林林总总,即便按照专业的分类,也会分出职业定位、职业选择、生涯适应、自我探索、瓶颈突破、愿景规划……,等等七七八八的问题类型,但无一例外的是,一个成功的咨询,一定会让他们获得一种“安心、喜悦”的从容状态,这种状态不是因为资源改变,不是因为机遇出现,而是笃定地展开了更多的可能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哪里,看到了自己与梦想之间可以链接的通途。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职业从容态”呢?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是修炼从容的法门却是如此的相似,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职业定位的能力

这种能力其实与自我探索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很多人在开始第一份职业之前对于职业世界缺乏了解,也缺乏自身与外界之间的互动,从而要么鲜有自我探索,要么自我探索得不到现实的印证。职业经历也就会随之变成“隐忍突破”或“尝试求变”的状态。

小李是一个理工科学生,学的是环境科学,却偏偏喜欢社会科学,平时总喜欢看哲学、经济、文史类的书籍,研究所的工作枯燥乏味,让他痛苦不已。文丽是大学老师,已经工作了10年,一个女孩的妈妈,在工作中找不到自我实现的意义,寻求离开学校,做更有成就感的工作。肖云的职业是房地产策划,虽然有时加班,会比较辛苦,但一出校门就薪水不菲,这让很多人羡慕,他却很不满意,一度认为自己的职业有时违背了价值观,希望做一些能够助人的、服务社会的工作。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关于职业定位的,不管是即将工作,或者工作了十年八年,还是人过中年,如果定位不清,就会目标不明,就会丧失工作动力,就会感觉没着没落的,总觉得状态不对,却又不知是哪里的问题。这时候首先就需要进行自我探索,看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自己的兴趣视野,自己的能力结构,然后再看是否需要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有些是需要推翻重来,变换行职业,而更多的时候需要看到实现的其他可能性,这被很多人称之为“捷径”,捷径的本身并不是缩短努力的进程,而是更好地利用资源,这涉及到下一个重要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的能力

很多人对自己比较了解,也知道很多的职业更适合自己,但现实中,总觉得目标距离自己太远,可能性太小,成本太高,风险太大,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看职业发展不错的人,他们似乎都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多的机遇,也会激励自己说,每一份工作都要认真做,都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总有一天机会会光顾的。但这样的激励慢慢就变成了安慰,甚至有时候会让自己的愤怒,再后来,变成了无力抗争,听天由命了。

诚然,从出生起,我们的环境就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又都是有着自己的资源的。这个资源不仅是人脉,还有自己的能力、兴趣、愿景、平台……,有资源有发展的人不足奇,别人看上去缺资源,却能把仅有资源盘活、用好的人才是牛人。

宋女士做了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办了内退,休息之余想做培训师,增加成就感,实现助人愿望,于是四处参加培训,到处寻找组织,给自己的梦想投资了不少,却收获寥寥:没人愿意找一个职业经历资深(意味着出场费高)、培训经验不足(缺乏专业训练)、体力欠缺的大妈做培训师。经过规划,她的资源整合是,找到人力资源中自己最擅长的招聘模块,形成系统,参加了一些简单的职业规划学习,结合业余时间的形象设计爱好,与一些求职招聘的公司合作,进行大学生的求职培训。

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看到资源,以及资源的可用性。事业单位枯燥乏味却有大把时间,公务员晋升困难却是稳定的发展平台,销售辛苦却可以参差百态的职场中蓄积准备,做数据无趣可以迁移到有趣的行业做数据……总之,在表面的一块铁板之下,找到实现梦想的缝隙,并把路径越走越宽,需要对自己以及自己拥有资源的熟稔。

三、应变能力

我们和我们的环境都是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在具备前两项能力之后,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与未来匹配,与梦想匹配,与变化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规划出一个固定的日程表,即便有,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执行。应变本身,就是规划的要义。人在变:能力不断提升,价值观会有调整,兴趣不断地来了又走;环境在变:公司战略有调整,行业发展有起伏,社会也有趋势变化。我们以个人之力很难对大趋势有太多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以使规划更加符合我们的内心和愿景。

苏先生化工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国内知名化工集团做质量检测,后来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与人交往上,在企业内实现职业转换,进入了市场营销岗位。一年后女友到了北京,苏先生也从外地到了北京,并且希望做培训师,应聘了几家公司,都因为没有教育培训的经验而被拒,于是重回快消品行业,做起了销售,几年下来,成为业内有名的销售。苏先生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不仅自己学,而且在团队内部进行分享。5年后,学了一个培训师课程后,苏先生就轻松地迈过了门槛,一边做销售管理,一边兼职做销售培训师。慢慢地,他的课程越做越好,苏先生就开始盘算着成立自己的培训公司了。

可见,应变能力是与准确定位和资源整合密切相关的一种能力。需要保持觉察,不断总结,及时调整,让自己的职业跑在合适的轨道上。

让职业保持从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好的职业心态也绝不是简单参考几个案例就能完全照搬的,需要认真而全面的分析,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定位、整合、应变是修炼这种状态的必备利器,如果能把职业规划的意识内嵌入平时的思考,从容、优雅,就会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