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e-人力资源管理者误区
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做好行政事务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力。
虽然我们一再谈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再谈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不重要。正是这些基础的人力资源工作搭建起人力资源整体的框架和蓝图。比如只有先做好职务分析,才能制定职位说明书和组织架构图,才能进行人员甄选,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活动。基础工作是前提,一定要做好。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要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资源和经验,通过对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和脉络的了解,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对业务进行咨询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服务企业。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将自身的管理与管理软件的应用有机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已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仍存在一些误解。
第一,对e-人力资源管理者软件期望值过高,认为软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它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种能力和机会,能不能用好是一个管理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利用,就不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
第二,经理人把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工作看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遇到的很多客户,其选型基本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和关注。
这是传统的认识,不太适合现在的发展需要。只有其他部门人员参与进来,充分评价每一部分人力资本,才能提升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率。通过人力资源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人力资源信息化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三,规范化、信息化是上e-人力资源管理者软件的一个初衷。然而,在很多集团性企业当中,由于其下级的各个业务单元和分、子公司有很大的自主性,实施项目时又有一些的个性化需求,给软件实施工作带来了风险。
它可能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集团本身强调规范,硬性要求统一,企业内部产生分歧;其二是没有控制好个性化需求,导致二次开发成本加大,周期加长,风险自然也就大了。
第四,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比如员工的基本信息不全,或者可以导入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信息不全,这都可能导致无法出具报表,无法分析、无法共享。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就好像一个篮子、一口锅,柴米油盐是要自己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