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学生毕业季。除了欢快而感伤的毕业照、毕业餐或者毕业旅行,还要残酷而狰狞的另一面,那就是工作难找,艰难程度也是前所未有。根据省教育厅就业处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达到历史新高。而浙江省有近26.7万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2000人,创历史新高。
可是这样庞大的就业军团,结果却并不理想,根据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调查得知,截至4月30日,毕业生总签约率在22.52%,与去年同期的23.47%相比,下滑了0.95个百分点。而这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6.62%,专科毕业生签约率达到25.65%,本科生签约率在17.95%,比去年下降,本科生成就业“重灾区”。
目前为止,浙江高校中就业形势最好的浙江大学,到5月21日为止,就业率为50%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2个百分点。一方面原因是,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今年很多大的央企或者民营集团,更倾向于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这个现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只不过,今年的失衡,更加突出。对企业来说,经济形势紧张,更加需要优秀人才。一些公司做的是产品,目前大量需要的,就是优秀的营销精英。可是也有企业老板感叹:“不知道为什么,跟十年前相比,现在更难找到人才了!”
国内大学生现在的就业思维通常是:名校生,一般首选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公务员这类工作;普通高校毕业生,冲不上公务员,就希望去一个压力小、保障高的单位。民企并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今年就业大军,“90后”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舒适工作环境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浙江人力资源相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高先生认为:“学生个人过度坦然的态度,加上家庭背后不理性的支撑,是阻绊就业对接的原因之一。”
在浙江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看来:“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估计比去年要低6到7个百分点,但是,实际上,可能下降的幅度会更多一点,因为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一些独立学院的,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可能签约会更很难一点。”
而有部分学生为了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往往会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学习培训,加强自身实际操作,也可以得到一些培训中心介绍的招聘机会,有毕业生感叹:“如果没有准备,盲目去找,胜算不高。但如果提前时间准备,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特点,很快发现自己的适合之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目前的数据不算坏,但高校就业处的老师却普遍感到就业市场“低迷”。校园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较往年下降10%至15%。在浙江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看来,“总体来看,我们市场进场招聘的单位和需求的岗位,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
虽然传统的人才市场可能“略有下降”,但是,因为网络招聘的渐热,不可避免的要分流一部分求职者和岗位,比如,省人才网每天都挂着6万个岗位等待应聘的,但是,“应聘人数很少。”
大企业宣讲明显减少,有的干脆不来了,像阿里巴巴和不少银行。这就导致“好岗位”的应聘人数爆棚,“建设银行岗位的招录比例已高达1:400。可同时,基层岗位却紧缺人手。用人单位群里,民营小企业喊着招不到人,但它们本身的规模及提供的月薪,却无法吸引学生。
学生不仅对薪酬有要求,对工作地点也有要求。“偏远的地方不去,出省的也不去。”这一切,导致的学生结果是:观望,等待更好的机会。然而观望的尺度,学生却往往无法把握。来自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感受是:毕业生似乎全然不顾市场的低谷,“从容”和“挑剔”比往年更甚。
根据调查,应届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二成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印证大学生淡定的求职心态。调查得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将高爽约率归咎于求职者“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以及“毕业生比较挑剔”的最多。
有超过20%的学生承认“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自己比较挑剔。而挑剔的背后,是对“上班”的缺乏兴趣。受访的学生中竟有超过六成的应届生认为,求职是需要父母帮衬的,如同当年他们的求学和未来的婚姻。
人力资源专家就此现象分析,“今年的低签约率和2009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初,雇主对经济走势正处于观望期,缩减招聘数量成为相对安全的选择。但如今的低签约率则更多是由于年轻人的就业观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薪酬的期许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就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学生适当调整自身的就业态度和期望值。此外,高校在今后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也需加强。而就用人单位而言说,他们希望毕业生与用人需求更为贴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必备基础。而与岗位的匹配度、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则是决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