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对于一些懵慒懂懂的人,或许还容易些。他们只要听从父母的话,按照社会既定的轨道去走,按部就班,大致上不会出错,而且只要每天勤勤恳恳的去做,终究会有一番成就,至少也会平安过一生。
比较令人担心的,反而是有主张、有想法、有热情的年轻人……这些很棒的年轻人,比起同辈更具有理想性格,对人生怀抱着浪漫的憧憬,但如果观念和现实有落差,却有可能最后导致他们对社会愤怒、对自己失望,荒废掉求职的最初黄金十年。
在人生起步时,他们一开始对工作寄予厚望,希望从工作中发掘自己、成就自己、完成梦想,而不是把工作当成一个饭碗只图温饱,所以他们在找工作前,先架构了一个蓝图,里面有不可打破的原则、有不可逾越的底线、有不可妥协的刻板观念,但这些很可能都变成他们一步一步筑梦踏实的阻碍。
原因很简单,他们想要的,未必是真实世界可以给的。而只要有一些观念稍稍作改变,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这群有理想有热情的年轻人最终将是最有作为、最有出息的一群。
有时候,书本上教的,会害我们一辈子。像这句就是害人的话:“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好好去做!”而真相是,天底下没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静静等着我们找到它。也就是说,理想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做出来的。上面那一句害人的话,改成下面这句话,就符合真实世界的运作:“找到一份工作,好好去做,它就会变成一份理想的工作!”
可是很多年轻人听信上面那句害人的话,因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踟躅不愿跨出第一步,因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一直埋怨目前的工作,因为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不断换工作,结果是一年一年过了,岁月蹉跎了,青春也没了,换回一肚子的怅然。
理想的工作,不是现成品,而是半成品。第一步是先找到一份接近理想的工作,再由你一刀一刀劈下去、砍上去,一天一天的细雕慢磨,将它逐日变成心中的理想工作,也许需要经过十年二十年,过程中会有挫折感,甚至自我怀疑、很想放弃,但终究是属于你自己的心血代表作。是自己打造出来的,感觉百分之一百与自己贴合,才会是理想工作。延伸阅读:职业生涯规划:你可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这也是一句害人的话:“工作一定要符合兴趣,你才会做得好!”很多年轻人听信这句话,拿着兴趣去检视所有应征的工作,结果发现没有一个工作是可以完全套用上自己的兴趣,因此失去方向、抱怨工作不合、流动率高,心里老是挂着想去做有兴趣的工作,而不珍惜目前的工作。而真相是,并非所有工作都能符合兴趣,但切记:一定要符合你喜欢的属性。
在职场里,有一种测评工具是了解每个人对工作属性的偏好度,一般人对于偏好度高的工作属性做起来最得心应手,也最有热情,表现自然是最好。而偏好度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白话说的“喜欢”。
比如我偏好室外工作,对于与孩子互动多的环境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但是不偏好使用机械,那么同样是在游乐场工作,我就比较合适带小朋友玩游戏,而不适合操作游戏设备。
再比如我偏好数字,在分析上也很拿手,可以独立作业,但不偏爱人多的环境,对于扛责任的事情会压力很大,那么同样是在证券公司任职,我比较适合在后台做研究分析,不适合在前枱帮客户操作买卖。
喜欢自己的工作,才会燃烧热情,乐在其中,付出多少也不以为苦,这样的人最幸福,大家都会羡慕他。延伸阅读:职业规划:兴趣不是挡箭牌,关键是要找到你的成就动机
很多年轻人一路从大学念到研究所都是同一系所毕业,心里想着:“一定要学以致用,否则岂不白白浪费了六年?”而真相是,在我服务的人力银行里,除了科技大厂、医院、学术机构等会指定科系外,企业开的职缺里七成以上是科系不拘,也就是说大部份的工作其实不限定科系,大多数人毕业后是学非所用。
因此,很多社会新鲜人都最后必须坦然接受一个事实:念大学或研究所是在培养一个人的学识与涵养,恐怕与未来所从事的职务毫不相干,而这些学识与涵养虽不等于技能,但绝对有助于开拓见识与视野。
当然,这是一个可惜而浪费的现象。不过,一旦打破非要学以致用不可的观念,很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上会更海阔天空,容易跨出去第一步,也容易接受学非所用的环境,而更专注于职能上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