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只有4.4%的求职者收到过企业招聘人员给出的具体反馈。企业招聘管理经理之所以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为了避免因为被求职者抓住口实,惹上官司,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因为懒。事实上,巧妙地告诉求职者落选的原因不仅能帮助求职者,而且也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好处。
经过数周的申请、面试和等待,当申请人收到一纸苍白空洞的拒绝函时,结果会怎样?
如果完全不给他们任何反馈,不解释为什么他们不够格,这些一腔热情的求职者未来可能还是很难找到工作。但是,由于法律禁止歧视求职者,企业招聘人员常常三缄其口。这也是密歇根招聘公司Qualigence的创始人兼CEO史蒂夫-鲁伊兹从应聘者那里听到最多的抱怨。虽然大多数企业应聘者都愿意接受一些坦诚但却富有建设性的批评,但一家旨在改善企业招聘行为的非营利组织TalentBoard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2,000名受访者中只有4.4%的人收到过企业招聘经理和企业招聘人员的具体反馈。
鲁伊兹表示,沉默不一定是因为担心吃官司。很多时候是因为懒惰。许多公司使用内部招聘系统的标准模板来发送回绝信。
但保持沉默也可能导致企业招聘公司错失机会。开诚布公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和维护与求职者的关系,不排除有些求职者可能会在将来被录用。即便他们永远不会成为公司员工,求职者也会记得那位曾经花了些时间提供帮助的经理。被拒的求职者也可能会推荐其它合格候选人,或者成为一位忠实的客户。
虽然律师不建议为被拒求职者提供企业招聘反馈,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约瑟夫-哈瑞斯表示,如果你打算提供反馈,就应该围绕企业招聘职位的主要职能及核心要求来进行。这样做或许能帮助求职者在未来的申请和面试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当然,有些事绝不能提。气场不足,与面试者不投缘,或者面试者的父母应该已经提前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其他不当行为都应该绝口不提。
明尼阿波利斯NilanJohnsonLewis的就业律师马克-吉拉德表示,应该避免对求职者的着装或外貌品头论足。对于求职者发型或服装选择的无心点评可能会遭到误解,将求职者划入一个受保护的弱势群体。
面试者可能预计,被拒求职者会提出“如果我当时做些什么改变,就会得到这个职位?”这样的问题。向被拒求职者强调,你不是来辩论的,只不过是有一些时间来提点建议。让求职者知道他们哪里做得好,在下次面试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哈瑞斯解释说,电话提供建议可能会有风险,因为被拒求职者可能会问一些招聘人员没有准备好的问题。如果必须使用电话,他建议,应该确保企业招聘方有另一位员工在线,作为见证。
例如,纽约市的一位企业招聘人员在一次非正式电话中告诉一位求职者,他们被拒是因为过去六个月没有工作,企业招聘者希望能聘用那些拥有最新和持续经验的人。哈瑞斯说:“虽然这样的反馈可能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截至2013年6月11日,在纽约市歧视失业者是非法的,这位企业招聘者的说法可能招来官司。”
另一种有益的方式是问问求职者,他们认为自己在面试中哪里做得好,或者展现了自己哪些与职位相符的地方。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让招聘经理能更好地感受求职者的自我认识程度。如果求职者决定再次申请该公司的职位,这样做会更有价值。
但即便出发点再好,效果可能也很糟。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者顾问阿巴汗-帕纲嘉最近读到了一家科技大公司招聘团队发出的一份信件,信中提供了一些学习参考书,以便被拒求职者在再次申请前可以提升自己的技术面试技巧。“邮件最后列出了一份清单,列出了20本书,涵盖了3个领域,”帕纲嘉解释道。他说:“抛出一份20本书的清单很难说真能帮求职者提升个人技能。”
还不如向求职者发送一篇精选文章链接,暗示求职者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既能躲过律师找麻烦,求职者也会感激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