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跟上时代 制定你的移动招聘战略

跟上时代 制定你的移动招聘战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很多业内人士都在说“招聘的未来是社交化和移动化”,但是我认为那不是未来,而是现在。根据数据研究与营销服务机构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数据,截止至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用户已达到2.9亿。人们通常利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网络,而只能手机正在逐渐取代个人电脑,成为主流。更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更习惯于用手机玩微博,而非电脑。

作为企业经理人和人力资源决策者,你是否也意识到该利用手机这个平台为企业的人才招聘做点什么了?当你的目标候选人和员工将碎片的时间都花在把玩手机上,你是否觉得那也将是你建立雇主品牌、提升雇主品牌影响力的战场?

移动招聘的益处

索迪斯(Sodexo)是一家餐饮旅游服务业的跨国企业,它的移动招聘战略就走在很多企业的前面。在2012年3月份他们发布了自己的手机求职App,方便员工和候选人与招聘团队联系,了解索迪斯的文化,寻找工作机会,并申请职位。在推出后的8个月内,该App在应用市场共被下载8500次,有3400个候选人通过手机终端求职,并且最终有1480人成为企业新的一员。不仅如此,内部员工通过这个App也能清楚地了解公司的招聘动向。在通过手机终端招聘的36个高端职员中,就有20个是来自企业内部。

如果你还心存犹疑,其实手机终端还不止能招到人才呢。

更好品牌力——当你开始使用移动平台的时候,你其实已经领先于哪些还没有使用移动平台的竞争对手。移动平台实际上也在拓展着社交媒体招聘的影响力,当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使用手机终端关注你时,有一个企业招聘的Wap页面,或许能更快地将他们转化为候选人。

更佳命中率——我们常运用地理地位的技术来导航,其实招聘官们也可以利用它发现求职者真实的地理位置。无论求职者身处何处,招聘官都能随时随地地定位他们,并为他们提供实时的工作机会,方便他们进行面试。

更低花费——通过手机发送信息的花费要远低于通过传统媒体投放广告。

与求职者持续的互动——移动终端的好处在于不论求职者是在路上,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他们都可以收发邮件,获取信息,登陆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从他们早上起床拿起手机查看信息,直到晚上放下手机沉入梦乡,招聘官都可以与他保持持续的互动。

更高的响应率——手机信息是私人化的,一对一的,这能使它拥有比传统渠道更高的响应率。这种自由的感觉非常好,不用担心会被同事或老板发现。

移动招聘还不是唯一

互动其实是企业移动招聘战略的核心,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实施战略的人提供了新的挑战。首先他将面临知识的缺陷。移动招聘要求招聘官对社交站点和新技术有广泛的涉猎,才能与这些来自不同区域、高素质的求职者展开对话。其次,需要企业对移动招聘工具进行合理的部署。目前主流的手机招聘工具是Wap页面和App.选择合理的工具,从技术和用户体验上优化页面,提升求职者体验,让候选人能简捷快速地进行操作,也是成功的关键。

当然在启动你的移动招聘战略之前,我们还要充分了解我们的目标受众,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及需求。对于主动求职者,他们可能会设置提醒,并下载工作搜索的移动应用;但是对于消极求职者,他们可能仅仅只是搜索Wap页面,并且偶尔使用社交网络应用。在开发移动招聘战略之前,你必须反复地问自己,我们面对的到底是哪一类候选人?

接下来我们还要问,在我们选择的移动技术里,哪些是我们需要去完成和权衡的?我们是希望它更轻松娱乐,还是更正式?界面的设计要如何体现我们公司的文化?导航条是否要简洁?……只有明晰了这些,才能让开发人员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结果。

最后你还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你的移动招聘战略是为了招聘到理想的候选人,还是为了保持与候选人的长期联系,给予他们持续的、正向的雇主品牌体验?该如何评估你是获得了成功?只有在情感上和数量上明确了你的目标,才能让移动开发人员及市场团队策划和部署新的招聘解决方案。

和其他招聘战略一样,移动招聘战略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受到当前手机技术的局限,人们还无法通过手机投递简历,所以你还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渠道,诸如招聘广告和企业官网的招聘页面,否则,很有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移动招聘战略是强化,而不是取代——你应该将移动招聘战略纳入整体的招聘战略中进行考虑。

结束语

当下,我们仅仅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尤其对于招聘管理领域,这是一个全新和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未知的挑战和无限的可能性。当我们决定开发移动招聘战略时,必须对可能出现问题和挑战有清醒的认知。谋定而后动,并以真诚的态度传递企业的文化与信息,最终你将会收获一个美好的明天!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