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中国式管理时许多先入为主的想法受到了挑战
大多数的西方人把中国描绘成一个街道上挤满自行车、人人穿着统一制服的国家,那是多年来我们在老电影和新闻里常常看到的景象。一般而言我们除了2008北京奥运会以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当今的中国。
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里变化之大,既非普通西方人能领会到,也非很多中国人能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像是一个年轻的学生,虽然拥有显赫的家世和古老的传统,但正在努力学习着市场经济和创业精神。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中国式管理都是分层式管理模式,整个的中国式管理体系是自上而下的,类似于军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管理一个清晰明确的计划与管控流程时非常有效。它保证了分层式组织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如果他履行了职责,就可能在分层式组织中得到晋升。从许多方面来看,这种模型非常安全,组织里的每个人都被告知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给他们以安全感。大家既没有困惑,也无须猜测。这种文化似乎已经在许多中国企业里根深蒂固,无论其规模大小。经理更像是父亲,每个人都敬畏他,无条件地执行他的指示。
从执行的角度来看,一旦理念和方针被制定出来,分层式中国式管理模型就开始有效地运转起来,通过其管理体系快速地实现理念、流程、系统或政策。这种模型在许多方面可以绕开“公司政治”所设置的障碍,而既得利益团体的“公司政治”恰恰是导致大多数西方公司内部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然而,如果初始计划是有缺陷的或是不切实际的,这种模型并不能保证在实现计划以前将其终止。这是等级森严的分层式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如果命令是自上而下传达的,那么实际上有能力发现问题的人永远没机会质疑或是检验命令的正确与否。西方企业意识到,为了倡导新理念或改善生产质量,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员工开诚布公地给出意见,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了基层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产率,最终提升了整个公司的盈利能力。
近来,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服务”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性。无论公司销售何种产品,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全世界的客户,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客户,在购买商品时有多种选择。他们更注重质量和服务,而非仅仅价格优势。中国企业已经了解这一点,并把“客户至上”加到自己的中国式管理模式中。中国许多较大型企业都开始把内部组织作为客户来对待。
在西方公司,短期收益的优先级常常高于长期收益,这种商业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式管理理念。尤其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以季度来衡量的,因此这些公司的重点也就放在那些能带来短期收益的方案上面,即使那些方案可能存在对长期经营的不利因素。
然而,大多数中国公司似乎仍然在制订长期计划,重视对基础设施和人员的投资。这使得中国公司在短期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长期来看中国公司将获得稳定的收益。这些收益不仅仅来源于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更多源于创新和创业。
培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