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请留“三杯羹”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请留“三杯羹”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通过多年对管理的实践梳理,一直认为,作为一名经理人,在进行管理时,应给自己留下“三杯羹”:说话不能太满,对人不能太过,做事把握尺度。因为管理其实就是在“分羹”的过程,即经理人是将企业调制好的一大锅“色香味俱佳的羹汤”,科学、合理、有效且相对公平的分给企业中的每一份子,不仅让他们感觉这羹汤很美味,而且还会感觉到分配的是比较公平的,基层员工会比较满意,会继续喝下去的。

说话是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既容易又难的事。容易,因为三岁的孩子也会说话;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喜、动人,大则可以保身、兴邦。远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近有周恩来出色外交,四两拨千斤。话说得不好,小则树敌、伤友,大则丧命、失江山。由于一言之闪失,导致兵戎相见、血流成河的浩劫,在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水杯、酒杯装上七、八分更为合适,话不要说满、说死、说绝,要留有余地,对于经理人更是如此。因为说话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它要受到说话对象、设定时间、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所以说话要把握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境转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同样地,如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火候却急于抢着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后果就更加严重。

大量事实证明,说话的魅力就可以成为一个人管理才能的体现,而且经理人能力的高低并不在于他说得多么流畅和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和别人交往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口若悬河的,然而,清晰和诚实的。当用十分得体的话来向别人表达出真诚时,他自然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进而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作为医药企业的经理人,时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出击对方,又可及是撤回,仍然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也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说话与做任何事一样过犹不及,经理人要在说话时,不至于太满太溢,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说过头和有悖常理的话 :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人事也有自己存在的情理。说话时,如果违背了常情常理,就会给别人留下口舌。因此,在说话时,话不要说过了头,违背了常情常理。

2、不说太过于绝对的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深入人心,辩证法更是要求经理人一分为二看问题,说话。比如,当你斩钉截铁地说:“事实完全就是这个样。”此时在别人心理会有两种想法:一是肯定你的反问:“难道一点也不差,”也许你表达是事实可是他心理老是琢磨“难道一点也不差”的时候,他对你的话语的领悟就会有点舍本逐末了。倒不如这样说:“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3、话要说得圆润些:当经理人为了某个目的与员工谈话时,话就要说的圆润一些,话说得太直,会激恼对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说的圆润一点,能给管理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从容地达到谈话的目的。

还记得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里最经典的对话莫过于由台湾老戏骨陈松勇饰演的雷老虎的“以德服人”了。每次听到雷老虎粗哑的嗓子喊出“我是以德服人”的话时,总是会让人哈哈大笑。虽然这好似“笑谈”,但其中自有真意。作为经理人同样需要宽容气量,要“以德服人”,宽容属下的不良习惯,要做到求同存异,不要过分计较,用宽容和信任赢得人心。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它的人的脚上,这就是宽容。”他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巧妙的揭示了宽容的内涵。 我们现代药企的经理人如果对员工太过苛求了,任何一点小的缺点都加以责备,则可能让员工无法与你亲近,心理上又无法承受。很多时候,员工已经因为失误而心理受到了自己的责备,如果经理人继续纠缠不放,给予严厉的指责,往往会让员工丧失了自信心,同时也丧失了对经理人的信任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员工的认知度就会与经理人的意图背道而弛。因此,我认为,一个经理人只有具备宽容的气度,才能团结众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效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孔子在评价其弟子仲弓时认为,仲弓能容人,比较宽宏大量,可以担当大任。这是做为高层经理人的基本素质,在这里倒不要求经理人在专业能力上有多强,但是经理人一定要能容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最好是完全相反的人。唐太宗也是容忍了魏征才有了唐朝的盛世,药企中老板及各级经理人也一样,有多大的胸怀就做多大的事业。企业发展靠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才问题会变得异常突出。药企经理人必须要有人才意识,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有人才战略,要有意识地发掘人、寻找人。要能够包容比自己更高、更强、更大的人。不仅要包容人,还要养贤,要广聚贤良。有了这些贤人,关键的时候发挥作用,就能够顺利渡过“大江大河”,克服一切困难。

但经理人需要正清的是:忍让第一次叫气度,第二次叫宽容,第三次就变成软弱了。根据适宜时易区别对待,第一是宽容不等于纵容,不等于放任。宽容是对人的弱点的接纳,但不是对人错误的放任。第二、惩罚是基于管理的需要,是针对违纪行为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建立一个自律的团队。所以二者在管理中缺一不可。我们做中高层经理人的,要智慧地用好这两个同样可以支持个人进步和企业成长的工具。

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管理下能够正常地运行。”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有可能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从这个角度来说,正确做事的能力仍然是组织竞争力最大的瓶颈。做正确的事是前提,事一旦选错了会使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愈走愈远。做正确的事,追求效益;正确地做事,追求效率。二者都有益于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但必须二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经理人只有具备了效益与效率的同步提升,才能使组织的生命线得以延伸。而经理人有尺度的做事,做到临阵不乱,还需从做好小事做起:

端正处事的方式:经理人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人处事?信任!没有信任,管理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监督。一有机会,你管的事情就会出轨的。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信任别人而遭受损失的经历。但问题是,作为经理人,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一个信任的绿洲,我们一方面活得极没有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有效地完成我们作为经理人的任务。

选用合适的人: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所以,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性格、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正确会使我们通常通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也是有效果的。经理人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经理人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到。经理人也必须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说服众人,才能形成亲和力,才能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也才能让员工品尝到的“羹汤”是味美鲜香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