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原理”和我们平日所能观察到的现实大致比较吻合:大多数经理人在经过一定的职业发展之后,就停滞不前了,既没有尽其能,也没有尽其责。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于经理人骄傲自满,或者公司政治导致的“玻璃天花板”。真是这样么?
大多数组织中,总是只有几个特别优秀的,还有一些比较能干的,大多数表现平平,少数水平不怎么样的,以及几个糟糕透顶的。虽然大多数经理人都头脑敏捷、有所建树,但只有少数人功成名就,大多数人都半途而废。除了外在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没有在自身上花功夫。
首先,经理人往往低估了持续成长和进步所需的时间和努力。成为一个卓越的高层经理人,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自我修炼的征程,其时间之久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卓越经理人必须要学会自我开发,从自身的亲身体验中学习。这些经理人要理解追求卓越的漫漫长路,这样才能不断精进,而不是过早地停止前进,放弃梦想。
究其本质,管理就是要对一群人的绩效负责。体现在行动上,则是要发挥经理人的影响力,让每个人都创造佳绩,实现组织目标。为了影响他人,不仅要改变对方的行为,还要能改变他们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因此,每个经理人都要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公司人脉,管好团队”。
作为经理人,首先是要管理好自己。你的为人,你的想法和感受,你用什么信念和价值观指引自己的行动,特别是你如何与人交往,都会影响到他人。要想获得正面影响,你就必须培育他人对你的信任。这种信任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对你能力和品行的信赖。
经理人也要管好公司人脉。任何组织都逃不开“公司政治”,经理人必须学会面对这个现实,而不是选择逃避。为此,经理人必须秉持诚心和善意,积极在组织中创造各种有益于成功的条件,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并悉心加以维护,这样就能影响那些不归自己管理的人,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最关键的是,经理人要学会管理团队。由个人组成一群人与真正的团队是有差别的,因此管理团队也不仅仅是管理人。真正的团队各成员会相互协同,彼此负责,大家有共同的使命,也有为实现这一使命而制订的具体目标和计划。有成效的经理人应该将所有下级作为整体来管理,通过团队去影响他们的个人行为,但是也要针对个人特点给予他们想要的关注。
这三种能力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比如说,要建立运转顺畅的团队,就必须给予团队成员所需的个别关注,就必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建立稳固的人脉,就必须提出一个有感召力的团队使命,并辅以清晰的目标和计划。要管理好团队,还必须让所有人都信任你,而这又离不开个人管理。
领导者想要做得更好,必须反复演练,包括尝试、学习、观察、互动、实验,才能进步。只有不断演练,时时评估自己的进展状况,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经理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