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也被网友戏称为“更难就业季”。
面对90后为主体的“毕业大军”,他们的职业目标、行业偏好、薪资期望值、理想雇主有什么特点?90后这个团体的特质其实与百度对人才的期待比较契合,他们渴望工作与兴趣相结合,希望工作生活能够更加自主一些,而百度平台大、空间大,可以给大家打造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某知名咨询公司高管吴先生表示,“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每年增加,对工作岗位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人才普遍日益看重未来雇主的‘人际与文化’方面,而中国学生比较特别,依旧最重视‘薪酬和发展机遇’。怀着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相应的工作机会变少的担忧,大部分毕业生开始理性管理其对薪资的期望,然而与此同时,在生活成本不断提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也越来越期望为能够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底薪’的公司工作。”
“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在今年中国理想雇主Top100排名表现突出并不奇怪。人才对这些公司的联想与谷歌已经越来越接近,如‘发展迅速/创业型’、‘有创造性、活力的工作环境’及‘团队协作’等,而这些特征对未来人才来说也日益重要。谷歌今年仍稳坐工科学生理想雇主第二的位置,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本土互联网企业完全有潜力超越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吴先生补充道。“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一个公司招人容易,招到人才却极为难得,不少雇主调侃道‘招人容易,得才不易,且行且珍惜’”。
现如今,人们在就业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学历与就业难度成正比,另一个是成绩与就业难度成正比。事实上正是这两个误区造成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难度加大,相比于求职者的成绩和学历,企业更希望看到求职者的过往经历和成就。
企业更关心求职者可能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而不仅仅是求职者以往的求学经历。很多求职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学校也极其推崇‘学霸’的存在。优秀的企业招聘合适的人,员工的性格造就企业的性格。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并应为此做哪些准备才是大学四年应该思考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采访中表示,正常情况下,他们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热衷程度并不甚于本科生,甚至本科生更受欢迎。在人力资源经理人看来,研究生们应该属于实验室或研究所,而企业自己的人才还是自己培养更好,这样培养的人才反倒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当然,成本和企业管理能力依然是企业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