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2015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直指管理体制宿疾

2015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直指管理体制宿疾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中国三方联合主办的发布会举行,与以往“蓝皮书”大多聚焦技术或市场不同,这次“蓝皮书”的主题直指中国汽车业的沉疴宿疾——管理体制。

本只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发布会,却因剑指当前汽车业最核心也是最敏感的管理体制问题而“增色”不少。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称,当前的中国汽车业呈现出三个特点:微增长、新能源、互联网+这三个特点决定了现行的汽车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中国汽车业管理体制必须重建。

如果将汽车管理过程从产品生命周期来划分,我国政府对汽车行业的管理可分为项目审批、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市场准入、市场监督和退出市场五个阶段。

以项目审批阶段为例,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项目时,要区别不同情况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进行申报,并经过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就有关问题的评价和预审,最终获得建设规模、生产纲领、生产品种及合资合作等建设和生产资格。这一过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汽车产业链被划分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包括投资、生产、产品、研发、进口、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和金融)、汽车使用(包括维修召回、车险和注册年检)及汽车报废(包括报废、回收拆解和再制造)三大领域、14个子领域。

而在这三大领域、14个子领域中,共涉及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工商总局、国资委等18家政府职能机构,共85家(职能机构)次的审批、管理。其中,发改委和环保部涉及的审批、管理环节最多,同为11个。到目前为止政府和汽车企业都将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产品和生产上。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新的学科产业经济交叉发展融合的时代。当前汽车产品的电子设备成本已经占据整个成本的54%,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机械产品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动化时代的到来,产品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再延续过去的管理办法,不提倡、不支持这种科技创新,那汽车产业将无法继续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是个长期的过程,管理体制无法试错。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