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经理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替企业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但是据我的观察,企业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忠诚的能力不足,有能力的不够忠诚。
我们尽量找到德才兼备的人,但这种完人基本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经常是在用德才不均衡的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将君子和小人整合成一个有效率的组织。这是个处理“不平衡点”的问题。
我们经常讲,用干部要看德、勤、绩、能、廉五点,其实,绩这个标准不应该和其他四点放在一起,应该是和其他四点性质不同的要素,或者说是其他四点的外在表现或衡量尺度。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用人都重视德先于才,有德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光有德是不够的,企业要的是绩效。
比如,一个人有能力,也有德而没干坏事,但也没业绩,也就是他并没有给公司做出贡献。有能力没业绩,就好比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来饺子是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你还占着我一个茶壶。有德有才是个人职业修养和素质问题,和企业的功利组织的使命没有直接关系。
一起创业的人往往是企业的功臣,一般也是忠臣。但他们可能会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能力不支,不能胜任职务。这就是忠诚但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是要帮助企业将功臣培养成能臣,实现企业文化和业务的传承。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功臣是否有学习能力,也在于人力资源经理人的发现、培养能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建立由亲情到文化再到制度的企业体系的过程中成长的。古人讲“三立”,立功、立言、立德。经理人第一要立功,第二要立言,第三要立德,但对现代企业的成长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却是立制。机制和制度的进步,才是企业真正的进步。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