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如何巧用反差式激励

如何巧用反差式激励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被感知”的需要,通常是人自我表述和相关的沟通与了解获得信息的,聆听是作为经理人首要步骤。当作为目标导向到目标达成评价,其实都是在一种压力下感受和被感受的。在提供适合报酬与精神满足感的情态下,其员工行动将更多是建设性的;反之,被动挫折的情绪出现而形成防卫性,即消极性行为和表现。

可以这样说:凡事都不应该孤立地看问题,正所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时,正是需求找到挫折/未达成目标或达成/产生员工激励的行为所产生的根源。

如何在一个企业组织内引导与调节,把员工内在的“心事”通过逐步释放而成为训练方式,让精神与物质的相符相承作用,促进和带来企业文化积极性的一面。这就是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持定行为的过程。进而检验其激励的功能:是否通过激励来挖掘人的潜能,通过激励来激发人的创造性,通过“被感知”的共识来达成目标、愿景;成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核心“磁力”。

激励过程是一个外在管理资源到内心资源开发的过程,“被感知”是激励的内在要素,应不遗余力地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点,要达至互通、互信与和谐作用,就应很好地把握管理方面的艺术性,即具体而恰到好处的表达与传导感染力,也就是在沟通中把被感知的需要;通过符合企业的需求及考虑员工个人情况进行的回馈过程。

第二点,在找到彼此认同的着力点后,关键的一点就是给员工以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是员工得以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空间,是能够负责完成某件事的空间,是自我发挥并得以实现结果的空间。当然这个空间还包括适合的引领、辅助和支持。

第三点,必须让下级明白,要借着不断努力,才可获得;努力应该给予报酬,以支持其不断向目标迈进;让适合的报酬与满足感成为现实;对于主管来说更应当做到:对努力者,必须加以褒奖。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纯属学习与公益需求,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来源不明的文章,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