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绩效考核设计的关键

绩效考核设计的关键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很多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员工激励,但是随着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了一种形式,并没有实际的激励意义,绩效考核难道出了问题吗?在设计绩效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公开述职。

公开述职的好处就是变等待考核结果为争取考核结果。参照计划目标,采用“关键事件”、“数据”等进行工作总结,自我评估考核结果;通过公开的横向比较,自己衡量相对位置。这种方式帮助每个参与考核的人进入考核状态,找到“紧张感”与“曝光感”。与此同时,公开述职也是转变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

在程序上稍加改进,结果就大有改观——限制述职时间,不得超时;抓重点,只讲自己的角色和贡献;强调量化,观点必须有“成果、事件、数字”支撑。程序的背后是思维方式,通过程序的改进和固化,一步步转变经理人的思维方式。

二、设置关卡。

提起绩效考核,几乎很难避谈“强制排序”。即按一定的指标进行分数的考核排序。但是指标不准,流程不规范都不要紧,只要能给出一个强制排序的结果,绩效考核工作就算大功告成,奖金就能发下去了。除此之外,再多一两个类似的小关卡,绩效考核就离实操不远了。如评选绩优员工,以部门为单位的评估,即使强制排序、限制比例,也难以保证评出来的都是公司层面的优秀员工,还需在规则和程序上做些小变通,如给绩优员工制定严格的可衡量的标准;或者改良程序,在部门推选之后,再在公司公开亮相、全民公投。

三、流程外包。

打开内部边界,引入第三方,就变得非常必要。第三方,对公司层面来说,可能是外部咨询机构;对部门层面来说,主要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把绩效考核完全放在部门,部门就会因操作上的困难和资源上的占用而敷衍塞责;如果由人力资源部或考核小组专项推进,部门积极承担责任,双方协同配合,效果就会显着不同。具体来说,每到绩效考核时点,人力资源部应派人到各部门组织绩效述职会,部门经理人主持,人力资源人员负责表格下发、回收、结果统计等工作,并把握最终排名分布。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推进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力资源部贴近业务、摸清员工表现,真正做到服务一线。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