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绩效管理指标的四大误区

绩效管理指标的四大误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绩效考核是企业员工激励的一项有效手段,而绩效管理指标却常常陷入四大误区:

一:量化才好管理。

凡是能够衡量到的,就能够做得到。在实践中,有很多内容似乎是不可衡量的,衡量不了的,也就难以做到,更不能加以量化考核。于是,为了便于管理和考核,选取那些定量或容易量化的指标,便成了自然的选择。

二:指标应面面俱到。

很多企业力求指标体系全面、完整。包括:计划指标体系、流程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体系等等。各职能部门独立管理一个相关的体系,设计具体指标时面面俱到。其实,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例如两个指标的定义不同,但其内涵和外延可能均有交叉、重合的部分。指标用于衡量组织的目标,目的是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因此,检验指标设计的水准,是看指标是否强化了企业所需的员工行为。指标不在于全面、科学,而在于聚焦、有效。

三:财务指标是关键。

许多企业追求单一的财务指标,注重对过去的结果的反映,不能主动进行分析和管理,也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融合。财务指标代表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益,引发企业经营经理人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单一的财务指标导向企业内部,然而却忽视了最关键的要素客户,缺乏对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基本目标的偏离。此外,单一的财务指标也反映不出企业竞争优势所在——核心能力,必然难以引导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

四:指标越精细越好。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衡量指标是用于考核的,目的是使考核有个标准和依据。而企业精心设计指标体系却是过多过细。其结果只会造成企业目标的缺失,影响企业发展路线。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