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是收效却不如人意。有效进行绩效管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准则1:战略力求简单具体。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战略是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基层员工不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及其原因,那么即使计划切实可行,他们也无法完成。
准则2:遵循严格的框架,使用统一的语言。 要取得成效,公司总部与事业部之间关于市场趋势和假设的对话就必须在严格的框架下进行。公司具体根据哪一种框架制定战略计划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框架必须能够为公司总部与事业部之间的对话建立一种共同的语言。
准则3:把讨论的焦点放在假设上,而非预测。在许多公司,各个事业部的战略计划实质上都是与总公司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经过小心翼翼地与公司总部就绩效目标和财务预测进行协商而达成的。而高绩效公司对于战略计划的认识迥然不同。它们希望借助预测来指导实际工作。为此,对于做长期计划所依据的假设,它们努力确保其既能切实反映市场的经济状况,也能反映公司一直以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业绩表现。
准则4:尽早讨论资源配置问题。如果公司预先就对配置多少关键资源及其时间选择进行讨论,就能为市场趋势以及驱动因素的讨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切合实际的预测,制定出更加可行的战略计划。
准则5:对绩效进行持续监督。高绩效公司会通过对绩效做实时跟踪,持续监督资源配置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并与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比较,然后利用不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过程中所依据的假设做出修改,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