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发现自己正面临一个问题。中心有600名工程师,而他们需要昼夜不停地为来自纽约、澳大利亚或者越南的全球客户服务。如何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能?这成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
微软把这个问题变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力。
构建学习的生态系统
“我们需要利用培训来为客户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话,客户就不会因为有很多的问题打来电话,或者是写E-mail问我们这些需要支持的东西。”
因此,微软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他们决定把内部学习力扩大到外部,“我们为客户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他们很乐意,而我们则因此减少了成本。”微软大中华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合作伙伴支持部经理邢志新说。他们将这一举措称为建立“学习的生态系统”。
“我们每个部门都要为这个生态系统负责,我们专门建立了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企业大学(GU)组织,来负责运转整个系统,我们需要工程师来设计课程,需要市场部门来沟通客户,需要客户来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困惑,这是一个系统的事情。”
当然回馈也是可观的。微软技术中心的工程师开发了课程,并亲自授课。但是他们并非全职,他们还兼职负责其他的项目。“这有利于工程师的知识增长,负责授课的工程师,同时每天还在接客户的项目、和客户交流。”微软大中华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企业支持部资深总监孙家?说:“这就像一条学习的生态链,让客户学会提升能力,然后利用我们的产品去开发更多的工具,让他们的公司更有竞争力。而客户的信息也会回馈到市场部门、研发部门,我们内部也在成长。我们常常说,你们的潜力我们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是在降低被动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解决问题的数量。”
微软通过这个战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知识库。微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沉淀和总结问题,同时告诉所有其他区域的客户,让不同地区的企业能够很快地绕过错误,预先了解正确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微软能够快速地实现这一战略?更多的观察表明,他们将一直以来渗透到血液中的学习因素复制到外部学习体系中。他们复制了学习的方法、知识沉淀以及共享的方式,并且把外部学习和内部学习融合到了一起。
构建
这个学习生态系统被设定为三个主体:第一个是企业用户,第二个是合作伙伴,第三个是微软公开技术座谈和培训讲座。
课程的开发一共有三个阶段。首先,微软累积了很多工程师的经验,也分析了差不多有6000个案例,专心去寻找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他们需要帮助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案例分析以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课程的开发。微软利用现在的工程师,投入800多个小时,开发了20多个课程。覆盖了微软主要的产品。最后一个阶段,实施培训。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会被考虑进去。
“第一个阶段,我们做了知识传承。第二阶段,我们不断地和我们的客户与合作伙伴进行互动,基于这些互动收集来的回馈,对我们的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我们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第三阶段,真的是基于我们客户的需要,客户提交他们的需求,我们提供培训,把我们的培训做成一种服务。”孙家说。
与普通的商学院相似的是,微软技术支持中心除了提供课程,还提供一种“社交圈”的需要。“如果这种生态链建设起来的话,我们可以从这个生态链当中及时发现在产品方面具备能力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介绍这个合作伙伴去给有需要的另外的合作伙伴,让他们结对子,互相帮助。”
标签:管理培训
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