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麦当劳,决胜“全天候”(二)

企业培训案例:麦当劳,决胜“全天候”(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另外,麦当劳原本需要10分钟才能完成打烊与结帐作业,不能因为店里要处理当日打烊结帐作业,而让客人因此空等10分钟。于是,要达成餐厅24小时不打烊的任务,关键在于POS(端点销售系统)系统必须要能够在1分钟内快速打烊。因为,POS系统是餐饮连锁业者的核心系统,这种系统的运转好坏关系到能否使餐厅全天候推出的这些食品成为可能。

例如,晚上11点50分开始结帐作业。当所有POS机台批次进行系统打烊、结帐时,若已经在11点55分完成结帐的柜台,在11点56分就有客人上门消费,则该算是当天的业绩,或是隔天的业绩?因为该POS机台已经完成前一天的结帐,按理来说,应该是算在结帐后一天的业绩。

麦当劳的系统会计算每小时来客数与每小时销售业绩等指标,因而业绩销售所属日期与时段就相当重要,否则计算相关业绩分析就会造成误差。再加上,麦当劳每家店起码都有3至10台不等的POS机台,与一般超商只有两台POS机、而可在短时间内结算当日业绩相比,情况大不相同。若晚上夜班人手不足,又要兼顾客户服务质量,则可能无法让每台POS机都在10分钟内完成打烊与结帐作业。因此,麦当劳的打烊、结帐作业流程就拆解成关帐和结算2个阶段。第一,前台POS机设计了一个快速打烊键,柜台服务人员只需要按一下,POS系统就会自动执行关帐,并且在1分钟内完成作业,一旦完成后,系统就会重新开启,马上提供正常的交易服务。第二,当前台POS机完成关帐后,就由后台的结算系统接续结帐程序,处理数据回传与业绩统计等作业。等整套POS系统更新后,服务人员只需要依照指示进行操作即可。

成本有点高

麦当劳的全天候模式在国外受到了市场认可,在中国市场前景如何呢?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就夜间消费情况来看,“24小时营业”的确能满足都市少数人群的需求,但在填补夜间人力、店内设施消耗等成本方面无疑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事实上,在麦当劳夜间来就餐的消费者并不多,占不到白天客流量的1成。餐厅工作人员介绍说,24小时餐厅夜间至少要有3至4名员工,而从经营情况来看,有时消费者还不如工作人员多。

对于麦当劳的“全天候”模式,中式快餐真功夫营销中心总监谢逸飞的看法是,“24小时”服务可以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但这种方式对快餐行业来说将面临成本、产品线等压力;一直坚持“24小时”服务的永和大王也表示,目前永和大王的夜间营业只有20%为堂餐,多数为外卖,人力成本更大,“24小时”亏本的那部分只能靠白天的营业额补回来。

的确,经营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厅不容易,前半夜生意最赚钱,如果前半夜没客源,肯定亏本。从经营效果来看,凌晨3点至5点是生意最清淡的时段。除此之外,光靠平常日子,干夜间餐饮肯定没戏,非要等到节假日才有收益。虽说时下餐饮市场已出现了“夜猫”一族,但目前夜宵市场仍属艰难时期,单就中国要想干好并不容易。而且目前国内24小时便利店尚处于艰难运营的初级阶段,24小时的餐厅运营恐怕更不好维持。

24小时营业一直是麦当劳在美国本土的“保留节目”,但美国的运营方式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成功,还需要有对市场的一个培养过程,所以不管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想要推出24小时店,都要经历一段市场的检验期。

其实,24小时营业是否可行,关键看经营者有没有抓住晚间的消费群体。比如,晚上朋友聚会,都是以玩为主,以吃为辅,希望有相对舒适的环境、实惠的价格、特色的口味,这明显不同于中午吃工作餐,因此馄饨、火烧等速食店的晚间生意会受到影响。另外,考虑到夜晚这个时间,很多人已在家吃过晚饭,逛到此时只需填一下肚子,大、中型酒店显然又不是首选。

餐饮定位很关键,夜间餐饮如果没有更人性化的措施,发展将很艰难。对于餐饮行业而言,24小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卖点,在中国各地的通宵餐饮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同时,这块市场的开发,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娱乐业发展得好的区域,通宵饮食自然红火。

麦当劳作为国际餐饮巨头,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十分可观,只要麦当劳通宵营业能生存下来,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半夜街上都有东西吃”的概念,将会带动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入到这一市场中来。

尽管目前麦当劳24小时营业的市场状况不佳,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麦当劳此举将给目前市场上的中餐馆的夜间经营带来压力。

在一些人看来,中式快餐与洋快餐全无可比的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麦当劳在中国引入的“24小时概念”,一直是麦当劳在美国以及日本市场营业额的一项重要来源。与洋快餐相比,中式快餐自有其优势所在:口味最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且价格相对较低。但是,中式快餐在管理和服务上还与西式快餐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越来越多的洋快餐欲来分羹,中式快餐若不提高先进化的管理、增进优质化的服务,其生存的空间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挤压。中餐的业内人士也一直强调,中餐很难实行统一的标准化。但它一旦以快餐的形式出现,一切都应以“规矩”为准则。因此,若与麦当劳相比,众多中式快餐在服务和管理上的缺失,不单单只用一个“好口味”来掩饰那么简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