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摩托罗拉大学:打造学习型组织(一)

企业培训案例:摩托罗拉大学:打造学习型组织(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1:63即每投入1美元的培训费用,就能产生63美元的产值。这是摩托罗拉大学校长闫晓珍女士在一次大学演讲时给摩托罗拉公司培训“投入产出比”算的一笔经济账。美国政府曾提出,企业用于教育的资金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不应低于1.5%,在这方面,摩托罗拉的比例高达4%,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高达数亿美元。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到培训中;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也会看重培训在福利中所占的比例。在杂志本次“最适合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最佳场所”问卷调查里显示,有51.85%(数据截至发稿时)的参与者选择了出国培训及在职培训的机会。
  曾任摩托罗拉CEO的保罗。高尔文一天在打网球时,突然醒悟到自己发现了最好的答案:“那一次我打输了,我注意到,我之所以输,是因为别人比我受到更好的训练,就这么简单。”从这一点,保罗。高尔文想到要保持摩托罗拉强大的竞争优势,长盛不衰,那就要让每个员工都比竞争对手公司相同岗位上的最棒的人做得好。因此,摩托罗拉公司开始大规模投入巨资对员工培训,最终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企业大学――摩托罗拉大学,至今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开展业务,为摩托罗拉公司员工和客户以及供应商提供在职培训课程以及教育和咨询服务。
  培训是个好“诱饵”
  如今,在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记得有一个国外学者说:“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知识就像一盒牛奶,它有保质期。如果人们每隔几年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那么职业生涯就会像那盒牛奶一样。”
  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学习培训,也没有任何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可以不重视学习培训。美国杂志评选出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发现这些公司在尽最大努力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要。
  摩托罗拉亚太区人才管理及摩托罗拉大学人力资源总监刘辉介绍,摩托罗拉公司规定,每位员工每年必须要接受与工作有关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也很多样化。其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及海外培训。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摩托罗拉大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培训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与采购、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四个部分,为公司发展和员工成长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学习方案。
  培训是权利也是义务
  在摩托罗拉,每位新员工要完成一系列重要的培训,包括新员工培训、摩托罗拉商业道德培训、人力资源政策学习、绩效考评系统管理培训等。这些培训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感受企业文化。而真正促进员工工作能力和业绩的重要培训是伴随着工作完成的,因为那时的培训会非常有针对性。摩托罗拉一直推行管理本土化的政策,所以设置了很多管理课程,培养本土管理人才。刘辉介绍,“中国强化管理培训”课程(CAMP),是一个把数年的管理经验浓缩为8个月的培训项目。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被推荐出来,以30名学员为一班,接受四个模块共8个月的培训。培训形式包括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工作项目、一对一的指导、教学项目和实习等方式。毕业时,学员将在项目汇报总结会上展示其在管理能力、领导才能、交流、思考、认知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校长闫晓珍说,摩托罗拉大学最推崇的是“行动学习法”,即培训之后一定要做项目,通过项目把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上,将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