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事件里看到,有的员工不愿意学习,之所以考试中弄虚作假,将培训考试当作负担;有的员工认为当工人不需要学习,只要干好活就行;也有的员工认为学用脱节,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同时培训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没有针对员工性别、年龄等实际情况设置培训课程等,缺乏对培训一以贯之的考核奖惩,造成学好学坏一个样,技能高低一样,挫伤了员工的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他们的培训实际上就是犯上了典型的“学习价值链”缺失症。
综观企业的培训工作,“学习价值链”缺失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培训存在赶形式、走过场的问题。培训的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形式过于简单,导致学员厌恶培训。其次,培训不规范。培训计划实施不能一以贯之,培训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很大,一旦遇到其它活动时,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经常是虎头蛇尾,对培训的授课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检查。培训项目和内容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而是热衷于请专家讲课。虽然培训过程充盈着感染力。让参训人员感到热血沸腾、受益匪浅。但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很快就会热情平息,其行为和能力并无明显转变,工作又回到原来的轨道。其三,培训方法单一。企业培训还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其四,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奖惩,造成学好学坏一个样,技能高低一样。以上原因造成员工的实际培训效果较差,结果是培训组织者和员工都不满意。
近年来,培训要对症下药的道理人们不是不懂,可做起来却屡屡走形变样,以至培训跟着上级安排走,而不是跟着员工需要走。让培训“对症下药”为何这么难?笔者认为,关键一点就是培训前对员工中存在的问题缺少诊断、培训后对员工参训效果缺少测评所致,找不到员工培训中的病因,所以也就难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企业培训管理者要登高望远,善于察病症,找病因,除病灶。要借鉴上海启迈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开展“诊断测评式培训”的经验,在找准病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所谓“诊断测评式培训”就是由培训咨询师运用诸多咨询的方法(如专家式调研、行业分析、企业内部深入访谈等),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的真实培训需求做界定,之后再根据需求来针对性的作出培训课件,以求能够准确把握企业培训困惑,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培训工作的问题。通过给企业设计调查咨询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采用与员工面谈等形式直接听取受训者的声音,为企业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差异性和系统性的管理培训服务。
从上述事件中看到,该企业没有把员工罢考作为个案处理,而是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深挖细剖,诊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步改进方向,这亡羊补牢之举值得借鉴。实施诊断测评式培训应在构建与完善“学习价值链”上做文章,创立一套系统化的培训思路,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有效链接,来规范并管理培训过程。即: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发或引进―――有目的的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其培训过程要突出闭环管理,防止链节缺失。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企业应在开展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改进培训方式方法。要避免搞“齐步走”、“一人得病,众人吃药”式培训。就是要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在培训方式上多开“小灶”和“自助餐”,不要热衷于请专家教授讲课以获取喝采或轰动效应。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如对偏远岗位员工和倒班员工可采用现场培训的方式,采取送知识、送培训到岗位的做法,通过派遣“培训小分队”的形式进行现场“单兵教练”,不让一名员工失去接受培训的机会,让员工体会到培训是一种“福利”。
其次,根据员工性别、岗位、年龄、是不是转岗等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在企业里男女分工不同,工作侧重点不同。男员工更多的负责设备操作、现场施工等“力气”活,而女工更多做的是相对细活、轻活,如巡检、录取资料等工作,因此在培训内容和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对45岁以上的员工应更多的侧重现场操作的培训,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培训。对新转岗员工要适当延长适应期,培训要做到循序渐进。另外,避免培训时搞“一刀切”和“满堂灌”,确保员工学得进去,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其三,根据员工的学历、实际技能水平等因素制定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通过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做好培训效果跟踪评估,搞好授后再培训,适当拉开技能考核优秀者与差者的分配距离,让技能优秀者得到重奖,并给予“奖培训”的机会,使其技能水平更上一层楼,成为提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员工们都对学技术有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技术对个人也很“有用”――能够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地位提高,个人收益增加,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用,并转过来更好的回报企业,赢得员工的倾情奉献和对企业的忠诚,从而体现出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的“投资”。
笔者建议,企业管理者要定期对阶段培训情况进行诊断测评,对培训方案及时纠偏调整,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引导教育,提高员工学习技术对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大家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学坏不一样,自学地转“要我学”为“我要学”。当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参加培训,学技术对他们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用处、好处和盼头后,还怕大家不愿意参加培训,不倾心于技术学习吗?
标签:企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