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象“偷菜”一样“学习”

企业培训案例:象“偷菜”一样“学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学习”是件“痛并快乐着”的差事。
  说它“痛”,一方面,源于你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刻苦、钻研、代价。你要花时间、花精力去琢磨生活以外的事儿,尤其是那些与挣钱无关的事儿。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理解,这年头,谁不做梦发大财呀,书店里一切励志的书恐怕多半被这种心态所猎走。励志、成功基本上等同于有钱,开大奔、住别墅、用名牌,尤其要在人前找到那种久违的自信与高贵。在此风气下,最好的励志书――却少有人读。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还真能用于励志,尤其是励中国人的志,励志没必要非得读卡耐基。你说这能不痛吗?
  另一方面,学习之“痛”更在于付出之后的无极而终、一头雾水,说白了,看了半天、学了半晌、读了半本,仍没搞出个究竟来,有时候竟连讲的是啥都没搞懂,到头来还是没学明白,那才叫一个苦。
  于是,我在想,有没有个法子能让“学习”也快乐呢?能否真正让人体会到孔老夫子的“不亦乐乎”呢?
  嘿!还真有个法子,我用了多年,屡试不爽,今就拿出来晒晒,算是吐血大奉献,那就是“偷”。
  没想到吧,学习居然这样简单,努力地“偷”吧!偷?是不是要做“贼”呢,没错,你猜对了,这年头做贼也疯狂!且看全国的铁杆网民不都在忙着“偷菜”吗?有半夜偷菜闹得夫妻离婚的,有上班偷菜搞得病人冤死的,有的因偷菜丢了工作,有的因偷菜进了局子。真是感慨呀,非偷不能快乐乎?知识非偷不能学也!
  搞清楚没有,就是把学习当偷菜,如同去开心网偷菜一样,不信你就试试,那一定美妙极了!
  管它成功与失败,管它挨抓与被盗,一偷了之。快乐源于过程,缺少快乐的学习一定是痛苦的。于是乎,去偷吧,它将极大地满足人性的那点劣根,爽啊。
  那么,学习究竟该是个什么法子“偷”呢?
  很简单,与这些年大流行的学术“造假”相似,统统采用拿来主义。只不过,这个偷不是为了发表文章、树碑立传、当官发财、申报职称,而仅仅为了学点知识,快乐地学点知识。
  还是举例说明吧,看看我的偷学大秘籍。
  八年前,俺带队给某市移动公司做企业文化咨询,一直靠滥竽充数过日子的我终于碰到了叫真的。一来这家移动公司有个当地大学的教授作为常年的管理顾问并兼任某下属中心的负责人,这个教授那才叫真才实学,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就是企业文化,二来企业对接小组成员高度负责,凡事都得把学理摆摆清楚。就这个项目而言,首先就是要向企业项目对接人员系统地汇报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方法论。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不读它个十本八本书,还真不敢说知道啥。
  一天,那博士约我们吃饭沟通,想必离不开企业文化的话题,怎么能让博士觉得俺也懂些文化呢?偷呀!
  具体怎么做呢?一个电话,让俺公司的后台花三天时间,找到那博士的全部硕、博期间的学术文章、论文。俺还真是花心思认真地读了几遍,大家知道,博士嘛,肯定是研究较深但范围较小,就那么一点点创新或突破。于是,俺可谓对该博士的学术,至少是论文清楚得很。那日沟通时,每每博士高谈阔论,俺们总有超过之思考,且无不知之井蛙。于是,博士大悦,其实可能是不爽,因为没找到牛逼的那种感觉,但俺们却为项目的顺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至少是不能觉得我们是骗钱的。这就是偷的力量,不仅有用,而且快乐。
  再说说偷学的例子。俺经常去首图“偷看”博士论文,不为别的,就为一些高校的博士论文并不允许其它资源网络使用,如我们常用的超星、万方、知网等,经常找不到好论文。还是首图的资料多,于是那里才的偷学的乐园。
  博士论文本来就一点点创新,但就某命题的综述可谓值得去偷。因为,这样一来可以省下许多时间去自己找,有时自己找也找不到,从人家的研究中再去有倾向性地找,则更加有效。每偷不爽!
  博士论文都是作者花多年的心思、精力、研究才得出的成果,被你一下子拿来了,这不是偷吗?至少有那偷的快感。
  说个具体点的,你想想,凡你佩服的、认识的某个领域的高手,他们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你偷过吗?以我的交往来看,包政、彭剑锋、杨杜、吴春波、陈春花等的论文、研究成果我就经常关注。再更具体点,咱就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而言,包政老师的博士论文是必读的,如果没读过,可以肯定地讲,缺少不少真知灼见,尽管那是一篇二十年前的成果。再有就是企业战略研究,你一定要读一读施炜老师的论文,从这篇论文中你得到的不仅是对企业战略的实践性思考,更重要的是你很难发现博士论文可以这样写,尤其是写作的语气,真是既牛又爽,少见的精品呀。
  总体说来,学习靠偷,其乐无穷。愿我们象偷菜一样学习,快乐永在!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