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在企业竞争中显现得非常强烈:一旦你成为老大,除了你自身所做出的努力之外,许多天赐的优势和资源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这个便宜是老大之外的企业所得不到的。
强者愈强,这是不讲理的老大逻辑!
优势富集,这是做老大的最大价值!
所以,老大是最值得珍惜的优势稀缺资源,一旦拥有,它可以让你居于最有利的竞争地位,享受别人垂涎欲滴的资源,获得同行求之不得的良机!
马太效应在生活中也极为常见,比如人们往往关注第一,却忽视第二,奥运比赛中大家都记住了冠军,却忘记了亚军、季军;提起世界第一高峰,我们马上会想到珠穆朗玛峰,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呢?
马太效应同样还适用于品牌竞争中。某一品牌认知如果率先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来,被冠上“第一”的光环,也会产生马太效应,优势不断加剧“裂变”,最终独霸消费者心智空间,从而形成竞争区隔优势。
消费者往往认为,第一品牌意味着正宗和货真价实,其它追随品牌都是“模仿秀”。其实即使“模仿秀”的领悟力很强,付出的艰辛努力再多,最终还是为第一品牌作出了辅助贡献。
马太福音中的寓言
马太效应来自于中的一个故事。里记载: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马太效应的故事。
“马太效应”之含义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它的原创者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1968年,莫顿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术语。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他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他阐述这一观点时引用了在“马太福音”第25章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是十几年来经济学界经常提及的,经济学界用它提醒决策者,要避免贫富差别过大。此术语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标签:品牌战略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