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起来,惠普公司经过企业的管理培训,其经营方式与DIGITAL 极其相似,两个公司都向同类用户出售小型计算机,但惠普公司权力下放,企业文化轻松灵活,员工们有决策权。而在DIGITAL公司,独断专行的管理思想渗透到了DIGITAL公司企业文化的各个环节。在杭州管理培训后,当时的DIGITAL 公司是个成功的企业,是世界最大的小型机厂商,同时也是北美洲第二大计算机生产企业(仅次于IBM公司)。就是到了1988年,DIGITAL公司在小型计算机销售方面也仍处于领先地位,年收入达到124亿美元,几乎是惠普公司年收入的两倍。
199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管理得法,惠普公司年销售额增至240亿美元,公司以每年销售额增长24%的速度迅速发展。而DIGITAL公司的年收入却只有135亿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进来,它的销售额同1988年相比还有所下降。
权力下放帮助惠普公司及时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因此,惠普公司很早就进入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目前,惠普的各个分公司不仅向市场上销售桌面计算机,他们还设计出一种便携式超小型计算机并投放市场。惠普的打印机分公司还占领了桌面打印机市场。惠普公司在计算机领域因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而闻名。他们经常主持研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英特尔公司联合设计的P7型超速微型数字机就是他们革新的成果。
90年代的计算机工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进行管理培训的惠普公司也面临低盈利、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和要求苛刻的用户群体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令世人关心的是,惠普公司如何对这些挑战做出反应呢?惠普没像其他公司那样加强和巩固高层管理部门的权力,而是更进一步地下放权力。
与惠普公司不同的是,DIGITAL公司庞大的官僚机构决定了他们很难生产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创始人肯·奥尔森对个人计算机不感兴趣,当然对用户的需求只能置若罔闻了。把持DIGITAL公司决策权的总部的领导者也都持有这种偏见。结果DIGITAL公司在IBM推出IBM PC机后又白白耽误了10年。
惠普公司是通过权力下放的管理培训方法来解决财务危机的。而DIGITAL公司在销售额下降,公司陷入困境之时却坚持遵循管理即控制的企业思想模式,自上而下实行财务控制,并加强和巩固了公司内部的官僚机构。
DIGITAL公司从IBM那样的传统公司雇来了“铁腕”经理,以此加强公司的凝聚力。不久,裁员开始了。最初被迫下岗的是那些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场”销售人员。DIGITAL公司把能倾听用户呼声,能为用户服务的人员都当作了裁员对象,DIGITAL公司因此失去了用户,自然也失去了市场。所以当1994年5月感叹DIGITAL公司处境每况愈下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惠普公司经过多年煞费苦心的摸索,终于寻求到了管理培训企业的最佳方法,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管理企业的模式。管理者们从不控制员工的行为,他们逐渐废除了行政机构,并把权力下放到企业各部门,使员工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力由他们来支配。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个人发展和公司繁荣的环境。
他们很少干预和改变员工们做出的决定。但员工们犹豫不决时,他们会当机立断。当公司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时,他们必然也会挺身而出助一臂之力,当然这是例外情况。他们希望没有他们的干预,公司也能正常运转并能繁荣发展。他们甚至认为,对公司事务事事关心,样样过问,是自己工作的失败。
惠普公司的这种做法就是我要说的管理新概念无序管理。它是汤姆·彼得在一书中倡导的管理方法。这种做法和一些大公司所倡导的干预管理应多多益善的做法是大相径庭的。
企业培训案例:惠普的创新管理模式(二)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