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案例 / 企业培训案例:用音乐弹奏企业文化(一)

企业培训案例:用音乐弹奏企业文化(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

企业文化怎么创建和提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不知道如何着手,另一种是根据理想模式削足适履。如果说在实践中效果不尽理想,那么我们从对音乐来源及其规律的独特论述中,可以受到一些有益地启示。
生成于“化”:超脱于管理冲突
认为音乐是人对实践生活的能动反映:“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人心指得是对现实的感受。例如:大禹在带领人们治水的时候,在途中认识了涂山氏之女,两个人情投意合,大禹的家人也在安排迎娶涂山氏之女。但是大禹突然接到水灾险情报告,在准备举行结婚典礼的那一天,来不及与涂山氏之女告别,就赶到南方巡视去了。涂山氏之女并没有责怪大禹,日夜等着他平安归来。涂山氏之女生了病,挣扎着也出不了门,就叫她的侍女在涂山南面等候大禹的消息。她自己作了一首歌,歌曰:“候人兮猗”,感人至深。相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南方音乐。周公和召公的时候,曾派人采风,收集到了涂山氏之女的这首歌,称之为南风。后人把它编入,叫做“周南”、“召南”。
这个故事讲的虽然是音乐的起源,实际上也反映了文化起源的一般规律,企业文化也是一样。所谓“感於心则荡乎音,音成於外而化乎内”,即为文化。这种“化”有三层意思:一是心中有“化”的需要,二是要外“化”为包括音乐在内的表达形式,三是可以内化于心灵。说白了,就是要“化”解现实冲突,或者促进现实冲突在心灵里得到解决。企业管理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冲突,管理者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有诸多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团队建设、员工及其亲友往往要在两难中做出选择。作为现实选择的平衡和补救,用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企业文化的雏形,就像涂山氏之女的吟唱一样。
一般说来,下述三种功能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第一,工间娱乐。在紧张的劳作之余,使人们的心身得到相当程度的放松。中举的例子是,人们在劳作之余,拿着牛尾巴,边歌边舞,叫“牛尾巴”舞。虽然有消遣的意思,但和媚俗和单纯的寻欢作乐不同。第二、诉求沟通,类似于老板、员工、亲友之间的联谊活动。里讲,炎帝生活的年代,天下多风而热,往往收不到果实,炎帝就指定一个叫士达的大臣制作出五弦瑟,祈求阴气。这实际上是向当时的人们做出一种姿态,希望人们能够相互体谅。第三、自觉敬畏。里常常提到的祭祀音乐,就和人们的信仰密切相关。
当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冲突的解决,以相对“超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是“土生土长”的。如果管理者不知道怎样创建企业文化,说他不知道内部冲突是不可能的,那只是说他无暇顾及解决冲突的“超脱”形式,没有去“采风”,更没有将其推广开来。“克隆”外来的企业文化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其成败取决于能否发挥上面提到的功能。如果“克隆”是在强化管理冲突,直接作为管理的手段,那就不仅难以在本企业扎根,而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南辕北辙。
规划于“律”:愉悦中蔚然成风
企业文化的“土生土长”,并非自流放任;所提到的采风,是一个加工提高的过程,比如葛天氏之乐中的“八阕”,就囊括了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载民”是指对民众的爱戴,表现重民思想。“玄鸟”中的玄鸟就是燕子,是那个时代的母系图腾,该乐章是对祖先的歌颂。“遂草木”之遂,在古汉语中是顺从、成功的意思。“遂草木”就是让草木得以繁荣茂盛的生长,反映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奋五谷”即奋力地去争取五谷的丰收。“敬天常”就是希望上天按照常规进行,不要出现灾变。“达帝功”是向祖先宣誓,要达到祖先那样的成就。“依地德”表现的是对土地的崇拜和歌颂。最后一个乐章“总万物之极”,表现了对“大同”的憧憬。从八个乐章的篇名可以看出,那时的“牛尾巴”舞绝非率意而为,反映了葛天氏为帝那个时代政治的谋篇布局。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