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新理论,那就是蘑菇管理定律Mushroom Management。它指的是公司或者一些企业管理层个人对待新进入公司的年轻人的一种管理心态。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刚开始是一般总是处于被人冷落的阴暗角落、无人关注、经常干一些倒茶递水的低级工作。灿烂的阳光永远照射不到自己,而且还经常有可能被淋到大雨或者污垢,收到无端的指责或代人受过。这样的境遇和蘑菇的生长环境极为相似。蘑菇的生长特性是需要养料和水分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一般需在暗角落里培育,过分的曝光会导致过早夭折。古时候,蘑菇的养料一般为人、兽的排泄物,虽然不洁但为必需品。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地点、养料两方面的条件给予了蘑菇的生存空间,但其为自生自灭,公司新进者也是如此。
这个很有意思的管理定律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由于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所以年轻的电脑程序员就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其实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作为年轻人刚刚进入一家公司的时候,确实就像蘑菇一样,无人关注、自生自灭,生存空间有限,阳光也照射不到自己。但是,在你作为蘑菇慢慢生长的时候,其实也是你慢慢积蓄能量,为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做准备的过程。我一直认为作为刚踏入社会进入一家公司就职的年轻人,经历一段时期的“潜伏”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对外讲,你对商业社会缺乏认识、处理问题缺乏实践;对内讲,你对公司的人际关系、历史问题、运营模式和人文环境缺乏了解和感受;对自身来讲,也只是刚刚从学校学得的理论知识,一身血气有余、世故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急于冲在前线冲锋陷阵、急于在舞台前表现自己,其结果更可能是撞的遍体鳞伤,犯了不少错误,从而让组织和领导对自己产生负面的印象。这样更不利于自己的职场发展之路健康成长。新进入一家公司,自觉的做一个小蘑菇,慢慢汲取营养和养料,慢慢成长和发展,谋定而后动,等到自己在各方面都足够成熟的时候,一个案子或者事情处理得当了就足以让你的能力得到认可,让你真正的破茧而出。
但是,做蘑菇就代表要完全低调,完全掩盖自己的全部优点和光芒吗?我的答案也是否。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优秀点或能力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基本素质层,包括道德、诚信、正直、有责任心、认真、能吃苦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另一个则是商业技能层,包括口才、谈判能力、人际处理技巧、团队管理能力、执行技巧、战略思考等等。在初入社会的时候,你的商业技能一定是欠缺的,但是你可以充分展示你在基本素养方面的闪光点,让组织和领导认可你这个人的基本素质,认为你是个可造之才。这样,就可能将你列为重点培养计划,加以考察和培养。
反过来看,作为领导者或者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在对待新员工方面,也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在员工本身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委以重任,发生失误又立即打入冷宫的做法是愚蠢的。应该善于发现对方的基本优秀品质和素质,然后像培育小蘑菇一样,放在僻静之处慢慢滋养和磨练对方,待到蘑菇长大了再拿来食用,这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才更加有利,达到双赢。
蘑菇管理定律,讲的是蘑菇,实际说的是成长的故事。
企业培训案例:管理之“成长的故事”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