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中国裁员约170名员工被疑违法一事尚未完结,与诺基亚有关的另一家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讯(以下简称诺西)也曝出了裁员纠纷。诺基亚官网的资料显示,诺西于2007年4月1日开始运营,是由诺基亚和西门子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由双方从事与运营商相关的网络业务部分组成。
针对质疑,诺西方面向记者称,大中华区确将裁减240个岗位,涉及出产制造、售后服务、销售及职能部分。对于裁员程序正当性等质疑,公司表示,诺西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报备程序和手续完备,并已向全体员工说明情况。
该公司当时还要求,相关员工在8月26日前,签订,就能拿到“N+2”的工资赔偿(N指在该公司工作的年份,2指提前一个月的待通知金和一个月的补偿金)。据员工透露,诺西对上述协议书的签订作出了要求,即不能协商、不能带走、不能复印,也就是说必需在协议书上签字,才能够终极拿到协议书,“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该协议书上注明,“公司向员工支付了本协议商定的离职用度后,公司在建立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对员工所产生的所有义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公司不再对员工负有任何支付和其他义务。员工承诺不再对公司及其相关公司、公司领导人、雇员、代办代理职员提出其他主张。即使员工可能还对公司享有其他任何权力员工明确表示抛却。”
评述:外资高收入,外资明事理,外资讲轨制,外资亦无情。曾经,一篇叫做的文章热遍了整个网络,这也让一度以“家文化”著称的联想遭遇了道德与企业文化的考验,也几乎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员工开始慢慢的适应并接受“裁员”这一现实,于是“裁员”被作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手段,从外企慢慢渗透渗出到民企,成为企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之一。看看诺西的裁员手段,我们不得不感触:第一、超标执行海内法律要求,给足经济补偿;第二、协议签订手段得到严控,给员工起码的时间反悔;第三、封锁式思维,规范谈判口径,让员工只能在企业规定的框框内签字;第四、抓大放小,其实不接受企业铺排的,可以仲裁。民营企业若要达到外资的治理效率和魄力,就要看到外资的用人之道、裁人之道,更要看到外资在使命必达的道路上的正当本钱付出。
企业培训案例:凉一凉外资在国内的裁员政策
2015年12月8日 企业培训案例